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青年研究會會長 鄧希泉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展社會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鄒宇春
【摘要】當前,“00后”的價值觀念與社會心態呈現加速演變與矛盾交織的顯著特征。一方面,該群體對社會進步程度及未來樂觀預期呈加速增長趨勢,表現出更強的自信與較高的自我認知。另一方面,該群體對社會新現象容忍度顯著提升,對社會容忍度的評價相對保守。對此,應科學把握“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新現象、新特征,在充分信任、精準調研、暢通對話的基礎上,強化對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引領,有效緩解因價值觀念快速變遷可能引發的代際矛盾。
【關鍵詞】“00后” 價值觀念 社會心態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00后”作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直接塑造的新生代群體,當前已全部以青年身份深度嵌入社會結構之中,其整體性作用日益凸顯。他們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領域展現的新現象、新特征,既呈現獨特的發展態勢,又出現與其他代際固有認知存在顯著差異的情況。本研究基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以下簡稱“CSS2023”),以“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及以前”(以下簡稱“50后”)為參照群體,分析研究“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新現象、新特征。
“00后”對新社會現象、新價值觀念、新社會行為的認知呈加速變化趨勢
經濟社會發展與價值觀念變革的節奏并不同步,前者通常領先于后者。社會成員的基本價值觀通常形成于其未成年階段,這使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深刻變化,往往通過新生代青春期多維多變的價值觀念得以直接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構成“00后”在未成年階段的歷史背景與生活環境,而這些重大變革又通過“00后”進入青春期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顯著變化展現出來。①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加快推進,這使得“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呈現明顯的加速趨勢,改變了以往代際間相對平緩的線性演變模式。
“00后”對社會進步程度及未來樂觀預期呈加速增長趨勢。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認識持續深化、戰略日益成熟、實踐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充分享受時代紅利,家庭狀況的變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微觀反映。“CSS2023”調查顯示,贊同“與五年前相比家庭狀況改善”這一說法的,“90后”(65.7%)比“80后”(56.8%)增加約9個百分點,“00后”(73.5%)則在“90后”基礎上再增加約8個百分點。贊同“五年后家庭狀況預計改善”這一說法的,“00后”的預期最樂觀(85.7%),“90后”(78.8%)比“00后”低約7個百分點,“80后”(72.0%)、“70后”(67.6%)比“90后”較低,而“60后”(56.6%)和“50后”(54.9%)則由于已經處于或即將處于退休狀態,未來預期相對更弱。由此可見,相較于“50后”至“80后”,“90后”對經濟社會進步及家庭紅利傳導的感受發生顯著變化;“00后”則在“90后”基礎上形成新拐點,并呈加速發展態勢。
“00后”關于婚戀生育的個人權利意識呈加速增長趨勢。現代化進程本質上是個人權利不斷被強化的過程,也是個人權利意識不斷增長的過程。當前,是否結婚生育已成為不同代際爭論的焦點,主要聚焦結婚生育是社會責任為主還是個人權利為主。②調查顯示,“50后”(30.3%)、“60后”(26.5%)、“70后”(26.3%)、“80后”(33.5%),對“不論男女,結不結婚是一種個人自由”這一說法持“非常同意”的比例均維持在三成左右;“90后”則以50.7%的比例與前四個代際形成顯著差異;61.7%的“00后”非常同意“結婚自由說”。從生育觀念看,對于“生兒育女是個人必須履行的責任”這一說法,“50后”(82.3%)、“60后”(80.9%)中,超八成持支持態度;“70后”降至七成左右(69.7%);“80后”降至六成以下(55.6%);“90后”再降至四成以下(39.9%);“00后”則降到三成以下(27.5%)。可見,育兒觀念的代際差異也較為明顯。綜上,無論是結婚選擇還是育兒觀念,“00后”的個人權利意識均呈現出增強趨勢。
“00后”表現出更強的自信與較高的自我認知。然而,這種自信更多體現在對自我價值的理性評估而非社會關系層面。調查顯示,對“我感覺跟周圍人的關系非常好”這一說法持“非常同意”的比例,“50后”(51.6%)、“60后”(48.0%)、“70后”(41.1%),均高于社會總體水平(37.4%);而“80后”(29.4%)、“90后”(27.7%)、“00后”(30.2%),則均低于社會總體水平。對“我對這個社會是有貢獻的”這一說法持“非常同意”的比例,“50后”(46.9%)、“60后”(42.0%)、“70后”(36.4%),均高于社會總體水平(32.3%);而“80后”(26.8%)、“90后”(23.5%)、“00后”(20.0%),均低于社會總體水平。這種矛盾性認知可能源于代際成長環境的特殊性,成年群體傾向用傳統社會關系標準定位自我價值,而“00后”成長于數字時代,更早接觸多樣評價體系,形成對“關系質量”和“貢獻實效”的更高標準。這既反映出“00后”對自身社會參與度的理性認知,又表現出一些公眾對“00后”的印象存在偏差。此外,一些公眾對“00后”的認知偏差,可能源于對個別案例的觀察泛化,與群體特征并不完全契合。
“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矛盾現象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呈現加速發展的整體趨勢。但是,這些變化并非整齊劃一,即便是相同領域內部也存在局部失調現象,甚至少數方面呈現反向趨勢,形成一些矛盾現象。
“00后”對世界變化的肯定程度相對較低。調查顯示,對“對每個人來說,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這一說法持“非常同意”的比例,社會總體水平為43.2%,“80后”(35.5%)、“90后”(32.3%)、“00后”(37.1%)均低于社會總體水平,“50后”(56.5%)、“60后”(54.0%)、“70后”(47.6%)則均高于社會總體水平。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歷史縱向比較的缺失。“50后”“60后”“70后”等親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迎來“強起來”的跨越式發展,深刻體會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帶來的巨大飛躍;而“00后”自出生便處于迎來“強起來”的時代,其歷史縱深體驗自然弱于其他代際。其二,對世界的理解存在差異。成年群體理解的“世界”多指向“中國”本身,而“00后”眼中的“世界”更多指向全人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的背景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關稅戰、科技戰、貿易戰等加劇全球不確定性,“00后”的風險意識和焦慮情緒更加顯著。
“00后”對社會新現象容忍度顯著提升,但其對社會容忍度的評價相對偏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容忍度就會不斷提升。調查顯示,全社會容忍度評價均值從2015年的6.06分持續上升至2021年的7.16分,2023年微降至7.09分。可見,社會容忍度評價總體呈現不斷提升的發展趨勢。青年群體對社會容忍度的評價雖與社會整體趨勢保持一致,但低于全社會均值。從不同代際的比較來看,“50后”最高(7.28分),“00后”“90后”“80后”分別為7.06分、6.85分、7.01分,均低于全社會均值(7.09分)。青年對社會容忍度的評價偏低,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青年對社會寬容力度和空間的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當新生代進入社會結構之中,通常期待獲得更廣闊的創新容錯空間。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其“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更容易對傳統秩序和現有格局產生沖擊,由此或多或少地會被限制。這種代際互動中的張力機制,使得青年對社會容忍度的評價相對偏低,本質上是對更全面支持體系的訴求。
“00后”對環境質量的高要求與其踐行低碳生活的行動意愿存在落差。隨著全社會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公眾低碳生活、綠色消費意識顯著增強。優質生態環境是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基礎,新時代青年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體驗,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更高,這直接反映在環境狀況滿意度評價中。③調查顯示,“00后”“90后”“80后”的環境滿意度平均得分,分別為7.38分、7.22分、7.38分,均低于總體均值7.44分;而“70后”“60后”“50后”的環境滿意度平均得分,分別為7.55分、7.60分、7.48分。這表明面對相同環境狀況,“00后”“90后”的評價低于其他代際,側面印證其對環境狀況有著更高要求。究其原因,一是代際參照系差異,“50后”“60后”“70后”“80后”以歷史縱向視角看待我國環境狀況的發展,而“00后”“90后”更傾向于橫向對比發達國家環境水平。二是評價維度不同,“00后”“90后”側重從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出發,基于未來的理想狀態來評價當前的實際狀況。
環境狀況改善需要全社會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更依賴個體在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上的主動擔當,包括愿意承擔部分個人成本,如為綠色產品支付溢價等。從支付意愿看,“00后”的意愿相對較弱。調查顯示,對“為了整個社會能享有更好的自然環境,我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利于環保的產品”這一說法持“非常同意”的比例,社會總體水平為14.1%,“50后”(18.2%)、“60后”(20.0%)、“70后”(16.2%)均高于社會總體水平,“80后”(12.5%)、“90后”(9.5%)、“00后”(7.3%)均低于社會總體水平。可見,“00后”雖對環境狀況要求更高,但為公共環境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意愿較弱。在推進綠色發展的過程中,需正視部分“00后”“90后”潛在的消極社會心態,深入剖析其成因,通過教育引導和機制創新,激發其主動參與綠色轉型的內在動力。
加強“00后”思想政治引領的對策建議
“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始終處于動態演進中,雖部分領域已呈現比較成熟的樣態和內容,但整體仍展現出區別于其他代際的新現象、新特征,亟需進行精準研判。
科學把握“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新現象、新特征,需重點關注三對辯證關系。加速性與曲折性的對立統一。從宏觀層面看,“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呈現加速演變態勢,這是把握該群體主要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基線。“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與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呈現同頻共振趨勢,尤其是在新觀念、新行為、新范式的認同度與踐行力方面,增幅尤為明顯。因此,在觀察和判斷“00后”價值觀念和行為趨勢時,需突破緩慢線性增長的思維定式,確立和采用加速增長的判斷標準。同時,在價值觀念總體加速演進的過程中,“00后”可能會因特定原因或群體利益訴求,導致少數人價值觀念的變化相對滯后,與總體發展趨勢形成張力甚至反向波動,呈現出復雜性、曲折性。從發展方向看,“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并非所有領域和維度都呈現單向前進態勢。部分領域可能出現反復調整,個別方面甚至可能出現階段性倒退,這種動態波動正是“00后”價值觀念演變的常態特征。
同質性與異質性同時強化。“00后”的價值觀念更趨新潮、多樣,群體分化、利益分化更加明顯,群體內部異質性不斷增強。同時,相較于其他代際在價值觀念層面相對明顯的分化特征,“00后”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上的趨同度與相近性相對較高,彰顯該群體的新規律、新特征。價值觀念是指導和反映社會成員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00后”較為一致的價值觀念,為推進這一群體有機嵌入社會結構提供堅實基礎和有效載體。
繼承性與創新性有機統一。“00后”在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此前各代際塑造的青年角色、青年文化、青年地位、青年作用等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角色內涵和行為方式。例如,對“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感到自豪”這一表述的認同度,各代際均保持在98%以上,其中“00后”以99.0%的認同水平位居首位,有力印證其價值觀念的繼承性。同時,“00后”的創新性通過不斷生成的青年文化得以表現。青年文化是青年價值觀念與社會心態的綜合承載主體和直接呈現載體,也是“00后”價值觀念創新性的鮮明體現。新科技與新媒體成為其開展全方位創新的重要載體:網絡文學、短視頻、互動藝術等文藝新形態生成發展;鄉村田園、匠藝手工、國風國潮等內容UP主,更好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城市漫步、中式茶飲、文創產品等,成為引領時尚的新潮流。這些實踐,成為更好推動“00后”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充分信任、精準調研、暢通對話基礎上,加強對“00后”思想政治引領。價值觀念、物質文化、生產生活等領域的發展進步,只有通過一代代人的有效傳承和不斷創新才能實現。“00后”價值觀念及其他方面的發展變化,總體上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符合黨和人民的期望、符合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其他代際面對“00后”的新變化、新特征,絕不能簡單套用舊有的人生體驗、固有的知識框架、原有的成功經驗進行粗暴裁剪與武斷定性,而要立足人類發展規律、把握當代時代脈絡、面向未來發展趨勢作出科學判斷。既要未雨綢繆地解決可能阻礙“00后”高質量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負面問題,又要給予“00后”展現出的新現象、新特征充分的生成空間和展示時間,通過法律法規、體制機制、思想引領、社會支持等綜合舉措,強化正向功能、消彌負面效應。
打破固有印象或暈輪效應,對“00后”開展精準調研與把脈問診。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為破解青年問題提供理論指引與方法論支撐。隨著青年群體地位作用的不斷提升,新生代往往表現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變遷的優勢、亮點、特質,這容易使社會形成暈輪效應,將其新現象、新特征都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向產物,從而忽略個別消極現象的滋生蔓延。對此,應對“00后”新現象、新特征進行科學調研與精準評估。“00后”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存在差異:在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現象方面,其價值觀念嬗變速度呈明顯加速趨勢;在傳統價值觀念,尤其是全社會共同堅守的核心價值方面,其變化則相對平緩。
暢通對話機制和交流渠道,鞏固與“00后”的對話基礎和交流空間。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越快,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嬗變幅度越大,代際鴻溝易呈現加速擴大趨勢,這可能導致彼此對話基礎弱化、對話可能性降低。世界現代化進程表明,新生代存在主動疏離主流價值的可能,突出表現為“00后”等新生代不愿、不想、不能與其他代際進行思想交流和日常對話,致使思想政治引領工作難以有效開展。④為此,既要充分認識到雙方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存在共同對話基礎,又要著力深化對新情況、新特征的認知,以鞏固擴大對話基礎,還要通過科技賦能、數字賦能、政策賦能、組織賦能等手段完善對話交流機制。既保障與“00后”及后續新生代順暢對話,也推動“00后”及后續新生代主動與成年群體保持良性互動。
緩和與防止因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快速變化引發的代際矛盾或沖突。代際間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上的差異越大,越容易轉化為代際矛盾或沖突,進而可能升級為社會矛盾。⑤當前,“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呈現加速變化趨勢,使不同代際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差異更為顯著。這些代際差異之所以尚未轉化為明顯矛盾沖突,主要得益于社會容忍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代際矛盾或沖突由潛在變為現實。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全社會為青年發展構建更有力、更和諧、更寬松的環境,其他代際對“00后”新現象、新行為、新生活方式持包容態度。隨著“00后”更全面深入地嵌入社會結構,代際差異可能進一步凸顯。因此,成年群體應以“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動態變化為參照進行調整,深刻認識到“00后”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的變化已走在社會前列的客觀事實,通過思想自省、學習自驅、行為自塑,充分信任、包容、鼓勵、支持“00后”自信自立自強的新特征,與“00后”共同更新認知、消除隔閡,防止在思想觀念、自信自強等方面形成明顯代溝甚至引發沖突。同時,“00后”要學會自我反思,主動接受其他代際的指導和引導,推動協同合作,確保個體與群體的發展符合歷史進程和時代要求,將代際差異轉變為歷史發展的動力。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新時代青年的中國式現代化素養研究”(項目編號:24FSHB034)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沈杰、杜可欣:《中國青年社會心理復雜性的時空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24年第12期。
②宋月萍:《青年生育觀念變化及生育友好社會文化的構建》,《人民論壇》,2023年第15期。
③《這屆年輕人,喜歡為“綠色”埋單(青年消費新趨勢觀察④)》,人民網,2025年4月3日。
④戚曉薇、楊曉:《增強新媒體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4年第6期。
⑤陸玉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代際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