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是我國各類要素資源和經濟社會活動最集中的地方,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軍”與重要載體。在美麗中國目標指引下,美麗城市已成為中國城市建設的美好愿景,也逐漸成為我國城市發展和轉型的共識。通過強化城市環境治理,塑造美麗城市風貌,不僅美化城市外在“面貌”,而且強化其內在“韻味”,提升整體“素質”,將城市打造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天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
【關鍵詞】美麗城市 綠色低碳 安全健康 綠色金融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城市經濟社會活動高度集聚、人口高度集中,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大,做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關乎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城市規劃、生態治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全面系統的指導方針。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建設新時代美麗城市。”①2025年1月,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對美麗城市建設進行全面系統部署。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部署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②,是對我國城市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深刻思考與全面規劃。
美麗城市建設開啟我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
美麗城市探索,肩負著引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再出發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億萬人民向污染宣戰。經過持續攻堅,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白云成為常態,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河湖面貌實現根本性改善,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攻堅向美麗中國建設轉變。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活躍、治理手段多樣,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先行軍”。率先探索、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新手段、新技術、新模式,引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再出發,是城市必須肩負的歷史使命。
美麗城市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實踐,關乎美麗中國建設進程。城市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生態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③“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④截至2024年末,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94個,城鎮常住人口94350萬人,⑤美麗城市建設成效關乎我國近十億人的民生福祉。進入新發展階段,亟須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引領,系統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集中攻克城市垃圾處理、噪聲擾民、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提高城市生態產品供給質量,提升城市生態功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態系統,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空間、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美麗城市建設是系統推動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平臺和重要抓手。美麗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制度政策等多個方面,關系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以及居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關系城市發展的動力轉變和內核提升。例如,北京市將美麗城市建設作為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上海市以美麗城市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廣州市將美麗城市建設作為整合生態資源、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基礎平臺,撬動城市發展新動力、培育新產能、激發新活力。未來,隨著美麗城市建設不斷深入,將更加注重生態優先、智慧化管理、文化與藝術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城市從“功能型”向“品質型”躍升,為后代留下更具韌性和魅力的生存空間。
美麗城市建設的內涵特征和目標導向
美麗城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城市層面的詩意表達,寄托著在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全體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殷切期盼。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建設美麗城市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城市,就是要實現自然與文明有機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人民在優美生態環境中享受極大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美麗城市建設需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致力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加強城市環境治理,塑造美麗城市風貌,不僅美化城市外在“面貌”,而且強化其內在“韻味”,提升整體“素質”,將城市打造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天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
“外美內麗”是美麗城市的基本特征。外在美,包含自然美、環境美、城鄉美等多個維度。自然美,體現在自然生態本底維育方面,以生態視野在城市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布局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保持生態安全格局穩定、生態系統功能健全、生態系統質量優良。環境美,體現在生態環境的健康安全方面,表現為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能夠享受到清潔富氧空氣、活力親水空間、安全健康土壤、幽靜清潔環境等優質充裕的生態產品。城鄉美,體現在詩意棲居方面,城市風格是美麗城市的外衣,通過以形筑城、以綠營城、以水潤城,將城市全部景觀組成一幅疏密有致、氣韻生動的詩意城市新畫卷,形成具有獨特美學價值的現代城市新意象。
內核美,包含發展美、文化美、制度美等維度。發展美是美麗城市建設的原動力,主要體現在綠色生產、綠色運營、綠色生活三個方面,以方式友好、動力內生、過程高效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其基本要求為布局均衡協調、結構合理、集約高效、低碳環保、創新驅動力強勁。文化美綜合表現為,形成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形成綠色健康的生態文化意識、簡約適度的綠色消費生活方式,在城市歷史傳承與嬗變中留下綠色文化的鮮明烙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制度美綜合體現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構建智慧時尚、精細精準、環境共治、美麗共享的現代化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四高”引領是美麗城市建設的根本導向,美麗城市建設要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協同推進。一是堅持高水平保護,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成為普遍形態、低碳成為普遍模式的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三是實現高品質生活,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滿足。四是實現設施公平、智慧科技、制度健全、全民參與的高效能治理。以高效能治理助力城市高水平建設,以高品質生活保障城市民生福祉,以高水平保護創造城市高品質健康生活,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
實現五大領域“美”,是美麗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在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五大領域實現新突破。綠色低碳領域,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成為主流;環境優美領域,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人民群眾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中,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生態宜居領域,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各類自然系統安全穩定;安全健康領域,生態環境安全得以保障,抵御自然災害防線更加堅固,確保所有城鄉居民喝上清潔安全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智慧高效領域,建設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受用的智慧環保系統,構建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方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一城一策”推動美麗城市規劃建設
不同區域、規模和類型的城市,自然條件、資源環境稟賦、區位和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城市層面需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充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自身特點,因地制宜、“一城一策”推進美麗城市建設,建設各美其美的新時代美麗城市。
鼓勵美麗城市建設不一而足、百花齊放。鼓勵各城市根據自身特色,系統謀劃美麗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主要任務與實施路線圖,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美麗城市新模式、新典范。城市群、都市圈推進一體化發展與保護,突出區域城際、城鄉生態融合。超大特大城市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深度融合,高標準實施城中村改造,實現城市內涵提升。大中城市努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生態環境品質。小城市和縣城積極推動基礎設施提級擴能,促進環境公共服務能力與人口、經濟規模相適應。
著重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城市建成區人居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品質,解決好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噪聲揚塵等一批影響人民生態環境幸福感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銜接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加強生態社區建設,推動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實現城市生態微景觀和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彩,綠色優美環境便捷普適、隨處可見。
突出建設指標的引領指導作用。聚焦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五大領域,合理設計可體現城市特色、五大領域全覆蓋、生態環境要素全涉及的美麗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在建設指標優化、細化過程中,應對標先進、適度超前,立足體現未來美麗城市狀態要求,盡量選取體現引導性、超前性、具有國際對話特征的生態環境指標。同時,突出城市人居環境、城市生態系統特征,適度選擇反映建成區、中心城區生態環境品質及治理特征性指標。
充分發揮各類“美麗細胞”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各地積極參與、自主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創新實踐等各領域、各層級、各類型示范、試點工作。以基層單位示范創建為抓手,創建一批生態社區、美麗園區、美麗機關、美麗校園、美麗街道、美麗工廠、美麗商場、美麗家庭等“美麗細胞”工程,以點帶面推動美麗城市建設。
強化重大工程實施對美麗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圍繞美麗城市建設目標,實施重點行業減污降碳、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要河湖生態環境治理修復、重要海灣綜合治理、污染地塊安全利用、農用地土壤安全保障、尾礦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治理、核與輻射安全、監測監管執法能力提升、生態環境智慧智能監測預警等一批重大工程。
推動美麗城市綠色金融政策創新。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在美麗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為美麗城市建設提供高效資金統籌整合系統,推動資金流向美麗城市建設。鼓勵市縣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引領,聚焦美麗城市建設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探索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解決方案,連片整體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鼓勵各地采取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探索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開發項目相結合的項目運作模式,引導和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城市生態環境治理。
推動多方主體共建美麗城市。創新美麗城市建設模式,以公眾需求為著眼點與立足點,建立科學合理的美麗城市公眾需求捕捉機制,充分了解公眾對美麗城市建設的需求偏好和利益訴求,實現美麗城市建設與公眾需求的有效接軌,構建美麗城市建設的多方共治機制,積極推動公眾參與美麗城市建設過程,共享建設成果。依托城市文化底蘊,研發推廣生態環境文化產品,打造城市生態文化品牌。以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為契機,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科普活動。
【注釋】
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問答》,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5年,第108頁。
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25年7月15日。
③④《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448頁,第449頁。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網站,2025年2月28日。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