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內在要求,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當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牢牢把握“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攻堅克難,力求推進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關鍵詞】全國統一大市場 “五統一、一開放” 基本要求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釋放我國巨大內需潛力、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戰略舉措,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5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①,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明了方向。當前,把“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落到實處,要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攻堅克難,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大意義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內在要求。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隨著經濟發展、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市場潛力十分巨大。與此同時,受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運行效率不高等因素制約,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必須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強我國市場體系的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有序性,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能。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當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仍然面臨制度規則不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內卷式”競爭時有發生、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必須從制度規則入手,提高制度的統一性、設施的聯通性、規則的一致性、執行的協同性,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堅實基礎。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當前,外部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地緣政治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減弱。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推進國內市場由“大”轉“強”,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
全面把握“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
統一市場基礎制度
市場基礎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只有把基礎打深了、筑牢了,才能構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樓大廈。統一市場基礎制度,核心是統一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確保在全國范圍內制度規則統一,形成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保護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產權保護范圍不斷擴大,產權保護主體的平等性不斷增進,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社會財富不斷積累和擴大,產權保護的強度、范圍、完整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不完全適應,產權保護制度的統一性,特別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合法產權的保護還有待加強。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的保護力度,明確和統一行政執法、司法裁判標準。
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核心是解決公平準入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建立公平統一、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機制,特別是2018年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后②,市場準入管理模式發生重大轉變。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市場準入仍面臨各種顯性和隱性壁壘,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依然較為突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亟待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準入。同時,健全公平市場準入監督機制,完善公平市場準入的法治環境。
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近年來,我國著力完善公平競爭制度規則,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并加強實施,制定《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有效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但是也要看到,完善公平競爭制度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亟待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優化完善產業政策實施方式,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約束力和權威性,健全審查機制,統一審查標準,規范審查程序,提高審查效能。
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出臺了一批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規章和標準,信用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信用制度建設仍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尚未形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仍然較低。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建立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信用修復機制。
統一市場基礎設施
高標準聯通的市場基礎設施,是保障商品和要素資源順暢流動、實現高效配置的基礎條件。統一市場基礎設施,旨在解決市場基礎設施聯通不暢、“最后一公里”沒有打通、各類交易平臺缺乏整合等問題。要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
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現代物流體系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基礎性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動國家物流樞紐體系建設,物流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增強。但是也要看到,物流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物流樞紐的空間配置不合理,物流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優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內陸地區物流樞紐建設,深化物流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
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促進商貿和流通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近年來,我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流通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環境有所改善。但同時,我國商貿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中間流通環節依然過多。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推進商貿流通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業態新模式,增強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支撐能力。
統一政府行為尺度
統一政府行為尺度,是規范政府經濟行為的前提。通過統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尺度和標準,規范地方政府行為,避免各行其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對新出臺政策進行嚴格的公平競爭審查,引導各地將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從政策優惠轉移到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上來,從打造“政策洼地”轉向建設“改革高地”,更好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優勢。
規范招標采購領域的規定和做法。招標采購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招標采購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制度規則滯后、部分區域主體責任落實不力、交易壁壘難破除、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持續清理招標采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加快完善分類統一的招標投標交易基本規則和實施細則,優化招標投標交易程序,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全流程全鏈條監管,推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招標投標市場。
統一市場監管執法
統一市場監管執法,是規范市場執法尺度、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的重要途徑,主要任務是統一市場監管體系、統一市場監管規制、規范監管流程、統一處罰裁量基準,提高市場監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統一市場監管規則。統一市場監管規則,用一把尺子裁量市場行為,有利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加強市場監管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
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保障。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③、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方式,加強各類監管的銜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智慧監管,提升市場監管效能。
統一要素資源市場
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是促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高效配置的基礎條件。我國市場發展不平衡,要素資源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有利于促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要素資源市場的效率和活力。
健全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統一的土地市場,重在完善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區域調劑機制、完善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中央預算內投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資源優化配置。
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強化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統籌監管。拓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推動各地技術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全國性技術交易市場。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權利保護、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快培育統一的數據交易市場。
此外,需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健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決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是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開放競爭的基本保障。對內開放,重在促進國內地區之間的充分競爭,提升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對外開放,重點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持續擴大對內開放。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商品市場規模優勢明顯,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是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影響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持續鞏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好聯通國內與國際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支撐。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擴大制度型開放,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實現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進一步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逐步放寬準入限制,減少或取消外資在服務業持股比例限制,允許外資在更多領域設立獨資企業。
聚焦重點難點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落實“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清除體制機制障礙,力求取得實質性進展。
依法依規治理企業“內卷式”競爭。“內卷式”競爭,主要是實行價格逐低,而非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品質量競高。從本質上講,“內卷式”競爭是在生產可能性邊界尚未突破的情況下,產量增長速度持續超過市場容量擴張速度帶來的無序競爭。在微觀層面,“內卷式”競爭往往導致企業陷入低價惡性競爭,利潤普遍下滑,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中觀層面,往往導致產業生態惡化,擾亂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在宏觀層面,則會加劇供需總量失衡,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治理“內卷式”競爭,要引導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比拼科技創新、產品與服務質量,實行差異化競爭,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高水平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推動市場有效出清,提高產業集中度。更好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和規則,規范企業競爭行為,有效遏制低價無序競爭。
規范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加快推動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及相關實施條例修訂工作,著力破除制約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制度障礙。落實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健全招標投標交易壁壘投訴、處理、回應機制,及時清理違反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招標采購平臺體系,推進全流程電子化,加快完善電子招標采購制度規則、技術標準,形成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規范地方招商引資。鼓勵各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依法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防止招商引資過度競爭行為,以優質的制度供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投資。
著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不僅有利于外貿企業應對出口壓力,增強出口產品適應國內市場能力,為企業拓展市場空間,而且有助于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國內國際市場高效聯通,促進國內國際規則銜接、市場渠道對接,優化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環境。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從監管體制、規則對接、標準認證銜接等制度層面,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促進內外貿標準認證等制度銜接融合,為企業提供質量、標準、檢測一站式服務,建立標準認證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內外貿優質企業,拓展外貿產品內銷渠道,為國內消費者提供質美價優的商品。建設內外貿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外貿產品拓內銷,為外貿優品開通綠色通道,引導外貿代工企業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健全有利于市場統一的財稅體制、統計核算制度和信用體系。優化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形成中央與地方以及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清晰框架,推動建立健全權責配置更為合理的省以下財政體制,形成各級政府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制度。加快健全地方稅體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試點開展經營主體活動納入發生地統計,更全面反映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促進企業信用信息互通互認,一體化推進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
充分發揮數字智能技術的積極作用。用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破妨礙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類障礙和壁壘。加快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市場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市場監管領域自由裁量權,為塑造公平競爭生態提供保障。
【注釋】
①《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5年7月2日。
②《完善準入制度 優化營商環境》,《人民日報》,2025年5月28日。
③《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意見〉》,新華社,2019年2月15日。責編/賈娜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