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

——日本侵華罪證研究的新進展及其價值

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日本軍國主義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令人發指的屠殺罪行、野蠻瘋狂的掠奪破壞,給中國人民和廣大亞洲國家人民帶來了慘絕人寰的災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對日本侵華罪證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成果豐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從塵封的檔案文獻中,從蒼老的親歷者堅定的敘述里,從研究者辛勤的耕耘中,日本侵華罪行的歷史以更豐富、更精確、更具沖擊力的面貌呈現于世。這些研究不僅是對過往侵略者暴行的再確認,更是關乎歷史正義的深刻叩問、對人類和平的永恒堅守。

不斷搜集整理的新史料,進一步固化日本侵華罪證史

史料是史學研究的根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日本政府有組織地大規模銷毀了戰時核心機密檔案,導致戰后侵華日軍罪行追究和歷史研究缺乏第一手核心檔案文獻。2015年,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要加強資料收集和整理這一基礎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國各地抗戰檔案、照片、資料、實物等,同時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資料、圖書報刊、日記信件、實物等。”近10年來,經過國內外學術界廣泛搜集、深入挖掘,一批批塵封已久的侵華日軍罪行原始檔案重見天日,圍繞戰爭加害者、受害者和見證者的口述史訪談方興未艾。

海內外檔案文獻的不斷挖掘進一步豐富拓展了日軍罪行證據來源。近幾年來,學術界和國內各級檔案館推出了一系列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細菌戰、化學戰、“慰安婦”、無差別大轟炸、強制勞工等檔案文獻。2021年以來,俄羅斯聯邦檔案局啟動“1949年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審判檔案”項目,解密上線了370組檔案文獻,這是日本細菌戰的核心史料,是全方位認知伯力審判、731部隊關鍵問題的重要證據,以豐富的歷史細節極大提升了有關伯力審判的整體認知。日本國內一些正義學者也不斷挖掘、公布侵華日軍細菌戰多項相關檔案,如明治學院大學研究員松野誠也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搜集公布了《陸軍高等文官名簿  陸軍書記官  陸軍技師》等一手檔案資料,進一步揭示了侵華日軍細菌戰的內幕。一些日軍士兵如木村中佐、西條榮策、新井淳等的日記相繼公布,進一步佐證了南京大屠殺真相和“慰安婦”制度的罪惡。另外,侵華日軍在華南發動“偽鈔戰”的檔案也被公開,這些檔案詳細記錄了偽造法幣的數量、地點、過程、分贓流向、使用規定等內容。越來越多檔案資料的挖掘,構建了侵略者罪證更為嚴密的證據鏈。

口述史作為檔案文獻的鮮活補充,具有獨特的情感力量與細節價值。由于親歷者年事已高,搶救性采集工作刻不容緩。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研究機構及民間團體開展侵華日軍暴行受害者口述史研究。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細菌戰受害者、“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強擄勞工幸存者等群體的證言被系統記錄、整理、核實并保存。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學者組織大學生開展鄉村調查,相繼出版了細菌戰受害者、親歷者的系列口述資料,為侵華日軍發動細菌戰后的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獻。“延續南京記憶會”創始人、日本銘心會會長松岡環,日本民間南京大屠殺研究者小野賢二等則通過采訪日本老兵,整理出版了南京大屠殺日本老兵的口述證言。近幾年來,731部隊原隊員胡桃澤正邦、少年兵清水英男等口述證言資料,揭示了731部隊進行人體解剖和人體實驗以及實施細菌戰等罪行。這些口述資料不僅記錄了具體的受害者經歷、暴行細節和地理環境,更承載了難以磨滅的情感創傷與生命體驗,賦予冰冷檔案以生命的溫度。

網絡平臺數據庫成為揭露日本侵略罪證的新平臺。2018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正式上線,平臺文獻囊括圖書、報紙、期刊、檔案、音頻、圖片、視頻七大類資源,上線文獻共計8300余萬頁高清圖像和近1.8億字著錄文字,免費向全社會開放。在日本,2001年開始設立的亞洲歷史資料中心也在通過互聯網持續公布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收藏的從明治初期到太平洋戰爭結束的有關亞洲的資料。中日兩國這兩大數據平臺提供了大量涉及日本戰爭暴行的相關文獻史料。另外,韓國《日軍慰安婦記錄史料數據庫》收集整編8萬多項“慰安婦”相關資料,供學界使用。網絡平臺匯聚的海量文獻資料,大大拓寬了侵華日軍罪行研究的路徑。

跨學科融合研究,不斷發掘認識侵華日軍罪行的新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在侵華日軍罪證研究中,學界不斷搜集、豐富了第一手檔案文獻和口述資料,但還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歷史結論,才能深刻揭露侵華日軍罪行、還原歷史真相。近幾年來,日本侵華罪證研究已逐漸呈現出鮮明的跨學科融合研究趨向,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應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與視角深度交融,不斷發掘認識侵華日軍罪行的新維度。

歷史學個案微觀史與全球宏觀史的深化,極大地豐富了研究的層次。微觀史研究聚焦于具體地域、具體事件、具體群體甚至個體生命史。如對南京大屠殺期間城郊湯山鎮的湖山村、西崗頭村等遭日軍屠戮村莊的深入考證,利用日軍陣中日記、地方志、族譜,特別是幸存者口述等多重證據,復原慘案發生的具體過程、村莊社會結構在暴力下的瓦解以及幸存者艱難的戰后生存軌跡。這種“深描”式研究,使宏大敘事下的抽象數字回歸為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生命個體,揭示了戰爭暴力對最基層社會村莊的摧毀性打擊。同時,全球史視角將日本侵華罪行置于更廣闊的帝國主義擴張、殖民主義體系、法西斯主義全球蔓延的脈絡中考量。研究者深入分析戰爭期間日本在朝鮮半島、東南亞、太平洋地區侵略罪行之間的內在關聯性與模式共性,還進行了德國納粹大屠殺暴行和日本在遠東大屠殺暴行的比較研究,這種視角打破了民族國家史觀的局限,揭示了日本侵華戰爭罪行的獨特性和共通性。

跨學科研究對日軍暴行展現出強大的解釋力。法學(尤其是國際法、戰爭法)的介入,為判定侵華日軍具體暴行的性質(反和平罪、戰爭罪、反人類罪)提供了嚴謹的法理分析框架。學者們運用法理細致剖析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制度、無差別轟炸、使用生化武器等行為的違法性構成要素,探討日本的國家責任與戰犯個人責任的追究機制,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務于現實中對歷史正義的訴求。社會學視角關注戰爭導致的社會結構、人口流動、家庭關系、代際性創傷等課題。通過社會調查與數據分析,研究戰爭導致的難民潮、孤兒問題、性暴力遺留影響、戰后社會信任危機等,揭示戰爭暴行如何持久影響社會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社會心理。醫學史、環境史等新興領域也貢獻了獨特洞見。醫學史研究聚焦731部隊等日軍生化部隊,揭露其以“科學”和“醫學進步”為名,進行活體解剖、細菌感染、凍傷實驗、生化戰等反人類暴行的本質。研究成果批判性地分析了戰時日本科技如何被軍國主義綁架,徹底背離了救死扶傷的醫學倫理,淪為殺人機器。環境史視角則關注侵華戰爭對中國生態環境造成的系統性破壞:日軍為軍事目的所進行的細菌戰對區域生態系統的長期毒害、遺留化學武器對土壤水源的持續污染,以及對森林礦產資源的掠奪性開采等。這些研究揭示了戰爭不僅是人類社會的災難,也是生態環境的浩劫。

大數據的運用助力分析日軍罪行研究新領域。有學者基于細菌戰口述史資料,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和統計學工具對口述材料進行定量分析,并結合中日兩國檔案、地方志和文史資料實現多方參證,在時空分析的基礎上,還原了戰時鄉村歷史場景,解析出戰時民眾流徙方向和目的地選擇,構建了侵華日軍活動與當地疾病流行的證據鏈。還有學者基于預訓練模型對《拉貝日記》進行分句情感極性識別,并通過時序統計、地圖映射和史料對照,從整體視角探索南京大屠殺前后拉貝的情感分布特征、變化趨勢和對不同人物的情感傾向。研究表明,拉貝沒有強化日軍暴行的敘事意圖,也沒有明顯的國族偏見等,反駁了日本右翼對第三方人士拉貝日記客觀性的質疑。

守護歷史真相,共筑人類和平未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深入系統的日本侵華罪證研究,其意義遠不止于還原歷史本身。它超越國界,關乎人類共同的良知與未來。今年5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指出:“歷史的記憶和真相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帶給我們的啟迪永遠映照現實、昭示未來。”歷史是照亮現實、啟迪未來的明燈,承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

反擊歷史虛無主義逆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罔顧侵略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切美化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論,不論說了多少遍,不論說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對人類和平和正義的危害。”鐵證如山的研究成果,是回擊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系統性否定侵略歷史、美化殖民統治、質疑南京大屠殺等暴行、否認“慰安婦”制度強制性的最有力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行受到了正義審判,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扎實的檔案證據鏈、受害者具名具姓的證言、嚴謹的學術論證,構成了無法撼動的歷史堡壘。每一件新檔案的發現、每一次研究的深化,都是對歷史真相堡壘的加固,使任何企圖歪曲、粉飾歷史的言行在事實面前都無所遁形。這種捍衛,不僅是對侵略者的鞭撻,更是對死難者的告慰、對民族尊嚴的維護、對人類社會基本道德底線的堅守。

涵養民族精神,筑牢集體記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萬的英雄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奮勇前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義,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正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浩然正氣,在民族存亡關頭,迸發出舉國上下同仇敵愾、視死如歸的強大精神動力。對日本侵華罪證的深入研究,讓那段浸透血淚的苦難抗爭史更加清晰、深刻地融入民族血脈,化作集體記憶。它教育一代代國人,今日之和平與尊嚴,是無數先烈以血肉之軀鑄就的,是中華民族在深重苦難中不屈奮起的結果。這種基于確鑿史實的記憶,能夠有效激發中華兒女深沉而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一共同記憶,使中華民族因戰爭苦難而愈發頑強、因抗戰勝利而愈發自信。抗日戰爭的勝利因此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強化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紐帶。

警示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共筑和平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日本侵華罪證研究具有深刻的世界意義,它揭示了極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強權政治的災難性后果。侵華日軍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反人類暴行,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巨大創傷。對其根源、機制、后果的深入研究,為全人類提供了反思戰爭、珍惜和平的經典案例。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和平的陽光才再次普照大地。這份沉重的歷史教訓警示世人:和平猶如精琢玉器,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精心呵護;人權尊嚴不容以任何借口踐踏;唯有尊重歷史、以史為鑒,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真正避免悲劇重演,從而攜手共筑和平,推動構建關乎人類美好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抗日戰爭研究中心教授)

[責任編輯:王卓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成人网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成人免费小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成人aaa|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αv在线视频高清|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老司机成人影院|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 欧美成人高清ww|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