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影響力建設智庫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王國平
城市,是經濟騰飛的引擎,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14日-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立場,深刻把握新形勢下我國城市發展規律和發展大勢,創造性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在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黨中央堅持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推動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以生態文明為基礎,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生態環境在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遵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闡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更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其價值最終體現于為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昔日在“石頭經濟”的發展模式下,生態環境遭受重創,山禿水污。村民們痛定思痛,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尋求綠色發展之路。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認為余村的實踐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形成了一種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系,并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保住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理念的發展,反映了我國對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關系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
全面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美麗中國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推進生態省建設,積極探索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融合之路。杭州不僅注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打造了西溪濕地等生態名片,還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生態旅游、數字經濟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成為“生態文明之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與人居環境的優化提升。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低碳城市標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技術革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杭州通過“四次產業革命”,實施“天堂硅谷”、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系列重大戰略,發展集約節約、環境友好與新質生產力并行的綠色產業體系,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低碳發展之路,涌現出“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科創明星企業集群,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動能。
推進生態環境提升改善,建設美麗城鎮示范。現代化美麗城鎮的建設,其核心在于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生態建設成果。從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等多方面入手,建設人民普惠的現代化美麗城鎮。特別是通過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曾經的傳統鄉村,如今變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生態飯”,感受到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真正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福祉的有機統一。
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推進城市更新”,作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的重要抓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部署。
破解城市突出矛盾,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強調“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已邁入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關鍵轉型期。城市成為承載人口與經濟的主體,城市基礎配套設施老化、功能空間布局失衡等問題日益突出。21世紀初以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杭州主動適應城鎮化發展趨勢,聚焦城市深層次矛盾,將城市有機更新與民生福祉深度融合,通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逐步形成集約高效、特色鮮明的城市有機更新長效機制,實現城市品質與居民幸福感的雙重提升,為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樣本。
優化升級產業空間,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作為拉動投資與消費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城市更新行動蘊含著巨大投資空間和消費潛力,將成為擴內需、穩增長、促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1世紀以來,杭州以打造“天堂硅谷”為起點,通過城市更新行動帶動產業空間實現功能置換與空間整合,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提供優質、高效、智慧化的承載空間,實現“退二進三”“優二興三”“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同時,將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有機結合,賡續城市文脈,推動城市文旅產業發展。例如,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通過對運河沿岸傳統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與有機更新,在保留江南水鄉風貌的同時,引入精品民宿、特色餐飲、手工藝作坊等現代業態,顯著帶動周邊區域的商業活力和旅游收入增長。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相較于西方理論強調城市空間是資本、權力和社會力量的博弈焦點,人民城市理念則更加注重實現城市空間配置對人民的公平正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城市空間分配、居住環境、公共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訴求。杭州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城市更新行動的第一標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推進城市更新,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實施背街小巷整治、庭院改善、公廁改造提升、危舊房改善和歷史建筑保護等五大民心工程,大幅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適度,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真正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堅持系統集成理念,實現全過程管理。城市更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規劃設計到實施建設,從功能提升到文化傳承,從政府引導到公眾參與,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杭州始終堅持以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法、規、投、建、管、養、運”,如規劃設計階段立足城市整體定位和發展戰略,科學制定更新規劃,建設過程加強部門協同、城鄉聯動,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同時,依靠黨政、行業、知識、市民、媒體“五界聯動”,凝聚城市更新社會力量。
以城市治理為保障,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指引,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必然要求。
堅持依法綜合治理,構建協同高效治理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城市治理需要將城市當作“生命體”和“有機體”。21世紀以來,杭州堅持綜合施策、依法治理,將城市治理納入法治軌道,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問題。針對不同問題,采取聯合治理手段,形成治理合力。率先建設并深化應用“城市大腦”作為感知平臺,運用前沿科技構建實時感知網絡、智能分析中樞與協同處置機制,及時發現潛在的社會治理風險與問題,聯動各部門高效協同處置,實現城市機體的有機串聯。
健全“四問四權”機制,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杭州積極探索“四問四權”機制,“問情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績于民”,有效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激發公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級政府和街道社區堅持優化政務公開、議事協商、民意收集和民主評議機制,提高了城市治理的精準性和實效性,讓城市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夯實社區共建共治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強調“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在治理依靠人民的條件下,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其治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城市治理的成效。因此,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杭州做好社區治理工作的重要法寶,在社區治理中創新打造“紅茶議事會”等協商平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動員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和治理。推進街道、社區黨組織向網格延伸,落實社區“大黨委”制度,推動居委會、物業、社會組織和居民代表共商共治,把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治理者”,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建設”。
深化數字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設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需推動城市治理由“經驗治理”走向“智能治理”,推動“數字政府”與“智慧社區”融合建設。例如,浙江省全域推廣的政務服務平臺“浙里辦”,在杭州的深度實踐中,已超越單純的辦事窗口,發展為貫通政府層級、融合多元場景、激活社會共治的“智慧治理中樞”。
7月14日-15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為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城市規劃、建設與治理的各個環節中,融入民生溫度,釋放發展活力,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深刻詮釋人民城市理念的豐富內涵與實踐偉力。要以生態文明建設厚植綠色底色,以城市更新行動打造美好城市,以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不斷激活經濟、優化人居、傳承文脈、增強韌性、提升智慧,驅動城市多維價值系統性躍升,最終實現未來城市發展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