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河南知名博主李福貴發布視頻稱,帶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去鄭州旅游。這一暖心舉動,不僅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更為我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深刻啟示。
李福貴的出現并非偶然。在廣袤的中國鄉村,正涌現出越來越多這樣的年輕人。河南鶴壁市石林鎮三家村的“95后”村支書張桂芳帶著全村100位老人游紅旗渠;重慶開州區竹溪鎮青吉村的“名模坤”程中坤帶著村里的老人拍視頻、賣橘子。這些年輕人了解農村、熱愛鄉土,借助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意識,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全新活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我們不僅需要發展產業助力農民增收,更需要關注農村群眾的精神世界。在此過程中,黨員領導干部應當主動作為,深入基層、真正走進村民生活,了解農村群眾的所思所盼,將解決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把李福貴這樣的暖心案例作為生動教材,以百姓心為心,用真情實意做好各項民生工作。
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不能僅靠個體善舉,更需要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養老新格局。政府部門應當主動作為,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定期組織農村老人外出參觀;文旅部門可以設立“農村老人免費開放日”,打出有溫度的鄉土牌;交通部門可以協調運輸企業開辟“夕陽紅”專線,為農村老人提供優惠出行服務等。這些措施需要各級黨員干部靠前指揮、扎實推進,才能讓好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要鼓勵更多年輕人像李福貴那樣返鄉創業,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青春力量。黨員領導干部要著力打造良好的創業就業生態和營商環境,為返鄉青年提供平臺、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訓,讓他們“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幫助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鄉村、建設鄉村。要通過組建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等形式,組織年輕黨員與留守老人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用心用情繪就鄉村振興溫暖底色。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各方力量。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各級黨組織要創新服務模式,通過黨組織聯建、活動聯辦、資源聯用等方式,整合各方資源,提升服務效能。同時,鄉村振興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企業可以通過捐贈資金、物資和技術支持等方式,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社會組織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開展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廣大農民群眾也要積極參與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來,發揮主體作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只有這樣,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