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效與經驗啟示

【摘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闡釋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十四五”期間,我國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面向“十五五”,要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建立碳排放雙控新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確保“十五五”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和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綠色空間格局初步成型

國土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空間規劃體系完成了系統性整體性重構,“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現從城市到區域、從平面到立體空間的歷史性突破。我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有效擴大生態環境容量,推動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快速積累,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明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加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持續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初見成效。截至2024年,我國生態質量指數(EQI)值為59.95,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全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十四五”時期我國“增綠”全球最多,貢獻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國空氣質量穩中向好。2024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2%,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0.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穩定改善,達標城市數量穩步提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0.9%、0.9%和4.8%。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共222個,同比增加19個城市。

地表水環境持續改善。2024年,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0.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6%,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210個重要湖庫中,水質優良湖庫數量占比為77.1%,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十大重點流域水質均為良好及以上。全國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預計提高到76%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

土壤污染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重點風險監控點重金屬含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2024年基本完成52個重點縣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優先監管地塊實施污染管控率達到75%以上。

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加速

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十四五”時期,我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資源環境剛性約束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以強化區域協作持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經濟發展既保持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202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2023年增長7.7%,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2023年增長8.9%??鄢嫌媚芎头腔茉聪M量后,“十四五”前四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1.6%,相當于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綠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科技創新驅動光伏電池、海上風電、氫基豎爐冶金、第三代核電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儲能技術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節能環保產業提質增效,形成覆蓋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綠色技術裝備制造體系,成本持續下降,能源設備、節水設備、污染治理等多個領域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能源服務、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綜合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各地積極探索休閑農業、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精品民宿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加快轉型。一方面,持續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推廣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優化園區企業、產業和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大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產業循環式組織、企業循環化生產。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積極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另一方面,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資源消耗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業,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政策。

“新三樣”成為出口新亮點。2023年,我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充分彰顯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綠色低碳競爭優勢。2024年,我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光伏組件產量連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全球前10家風電整機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

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提速

非化石能源發展實現新跨域。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全球最大、發展速度全球最快。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6萬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5%。2024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占全社會新增用電量的86%,為支撐全國電力消費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為19.8%,比2020年提高3.9個百分點,2025年有望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標。

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以促進煤電清潔低碳發展為目標,開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新增煤電機組執行更嚴格節能標準,發電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推動終端用能清潔化,持續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顯著提升,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加快。

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鋼鐵、電解鋁、水泥、煉油、乙烯、合成氨等行業的能效標桿產能占比平均提高約6個百分點。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動優化建筑用能結構,2024年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超90%,節能建筑占城鎮既有建筑面積比例超64%,完成城鎮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超3億平方米,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約3%。

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穩步推進。持續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全國低碳日、植樹節、六五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和動員全社會參與綠色發展,推進綠色生活理念進家庭、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把綠色發展有關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編寫生態環境保護讀本,在中小學校開展基本國情教育,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

綠色生活方式全面倡導。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全面開展。根據2023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顯示,全國70%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近百所高校實現水電能耗智能監管,109個城市高質量參與綠色出行創建行動。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大力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深入開展“光盤”行動,綠色生活理念正在推廣到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

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用電器等節能低碳產品加快普及。依托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下簡稱“兩新”政策),鼓勵消費者采購高效節能家用電器和新能源汽車。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均突破1280萬輛,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兩新”政策帶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7%,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7.6%,帶動大宗耐用消費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形成節能量約28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300萬噸,對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綠色轉型、改善社會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理念到實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啟示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不動搖,抓緊研究制定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建立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增強領導班子共抓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效能。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組織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抓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并做好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工作銜接,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

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保障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注重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五對關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斷調整優化相關政策,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協調。

依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制定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等法律,編制生態環境法典,構建覆蓋各重點區域、各種類資源、各環境要素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持續完善重點領域綠色發展標準體系,累計制修訂綠色發展有關標準3000余項。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嚴厲查處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強化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形成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偵辦工作合力,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注重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強化財政支持、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價格政策支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將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等資源環境要素一體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總盤子,支持出讓、轉讓、抵押、入股等市場交易行為,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系,規范環境治理市場,促進環保產業和環境服務業健康發展。基本形成政府有力主導、企業積極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體制機制,更好激發全社會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在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領域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在科學合理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建立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交易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形成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堅持發揮科技創新的綠色發展支撐作用,推行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把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為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支持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結合,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技術自主化。注重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十五五”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和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

(鄭雄領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

②郇慶治:《“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觀”析論》,《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第8期。

責編/靳佳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级片|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小视频|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www.成人在线|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成人福利视频app|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