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破題之舉,堅持嚴字當頭、刀刃向內,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開啟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新篇章。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偉大實踐,推動實現黨風政風重塑、社風民風凈化、黨群關系凝聚,以及制度體系優化的全方位突破。同時,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偉大實踐,不僅強化黨的政治引領、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更以文化浸潤之力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精神偉力,彰顯中國共產黨刀刃向內的政治自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作風保障。
【關鍵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落實成效 深遠影響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央八項規定作為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局”,開啟了中國共產黨激濁揚清、自我革命的新篇章。十余年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如浩蕩春風,滌蕩痼疾沉疴,重塑政治生態,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其深遠影響已遠超作風建設范疇,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支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啟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從中央政治局帶頭做起,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魄力樹立執行標桿,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常抓不懈,推動紀律規矩深入人心,再到制度建設與思想教育雙管齊下,實現了作風建設從“立規矩”到“成風氣”的質變,這一系列偉大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刀刃向內的勇氣與自我革新的智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作風保障與紀律支撐。
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樹立作風建設執行標桿。中央八項規定制定以來,在中央全會、中央紀委全會等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出專門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成為全黨的高度共識與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為全黨做好榜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足跡遍及農村田埂、學校課堂、社區街巷、工廠車間、港口碼頭。每一次考察,行程緊湊高效、交流深入廣泛、接觸對象多樣,無不體現著親力親為、務求實效的調研作風,這本身就是對“以上率下”最深刻的詮釋。無論是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的出行規范,還是與干部“面對面”的促膝談心、同群眾圍坐“條凳”的零距離交流,都生動展現了共產黨人應有的作風本色。這種示范引領,帶動全黨形成層層傳導、深入人心、廣泛參與的作風建設新格局。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自覺看齊、主動作為,紛紛走出機關大院,沉入基層一線,通過“四不兩直”的突擊檢查、“四下基層”的深入蹲點,真心實意了解民情、掌握實情,在干部與群眾之間架起“連心橋”。“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的示范效應,將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層層壓實、一貫到底。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各級黨組織為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出臺細化落實的具體措施,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上率下的深刻實踐,以其強大的示范力和執行力,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了典范。
堅持一以貫之,常抓不懈推動紀律規矩落地生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以貫之、常抓不懈,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紀律規矩落地生根,持續釋放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從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為作風建設立下規矩伊始,到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再到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持續聚焦同一主題并深化細化,每一次舉措都在向全黨全社會傳遞明確信號——黨中央將一以貫之地把黨的作風建設進行到底,中央八項規定絕非短期行為,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鮮明的行動決心還體現在常態化的數據通報中。2013年,中央紀委首次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統計表。此后,每月公布查處數據成為常態。中央紀委在常態化通報違紀問題的過程中,對頂風違紀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切實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與權威性。在監督執紀方面,黨中央始終堅持把監督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改進黨風政風的一項經常性、重點性工作來抓。通過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督機制,通過明察暗訪、專項檢查、巡視巡察等多種監督方式,對“四風”問題保持高壓態勢,露頭就打,持續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同時,充分運用監督綜合信息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通過大數據比對、稅務發票篩查、公車軌跡追蹤等手段,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織密監督網絡,提升監督的精準性與時效性,確保制度執行不打折扣。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持續推動紀律規矩真正落地生根、化風成俗,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堅持久久為功,標本兼治推動作風建設化風成俗。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中央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當作一場攻堅戰、持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①一方面,從治標入手,整治“四風”頑疾。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出發,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零容忍”態度重拳出擊。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解決工作不實、推諉扯皮、漠視群眾利益等問題;針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嚴厲打擊公款吃喝、公款旅游、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等行為。面對“四風”隱形變異等新挑戰,堅持“風腐同查同治”,既“由風查腐”,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防止“以風蓋腐”;又“由腐糾風”,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堅決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7.6萬起,批評教育和處理152.3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9.5萬人,有力遏制了歪風邪氣。另一方面,向治本發力,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和修訂相關黨內法規,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整合監督力量,提升監督效能,為作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同時,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開展主題教育、廉政教育等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逐漸內化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外化為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尚,實現了作風建設的化風成俗。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突出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取得了全方位顯著成效,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重要一環。從作風重塑到黨風政風煥然一新,從社風凈化到新風正氣不斷充盈,從民心凝聚到黨群關系更加密切,再到制度優化與長效機制的日益完善,這一系列成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僅深刻改變了黨和國家的面貌,也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充分彰顯了中央八項規定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作風重塑,黨風政風煥然一新。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貫徹,引領了黨的作風整體性重塑,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實現從外到內、由表及里的整體性好轉,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公款吃喝、公款旅游、違規配備使用公車、濫發津貼補貼、大辦婚喪喜慶、超標準使用辦公用房、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文山會海、檢查考核過多過濫、“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問題,得到大力整治,文件會議大幅減少且更加務實高效,督查檢查考核更加規范科學?;鶎痈刹繌姆蔽目d節和無效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社區樓宇,傾聽民聲、化解矛盾、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主責主業”上。調查研究更加注重實效,“四不兩直”成為常態,更加注重輕車簡從、解剖麻雀、蹲點調研,真正沉下去察實情、聽真話、取真經,提出的對策建議更具操作性、實效性,“調”以務實、“研”以致用的氛圍日益濃厚。“潛規則”等不良風氣正逐步失去生存土壤,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明顯增強,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日益形成。廣大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得到革命性鍛造,對權力來源、權力邊界、權力風險的認識空前深化,“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成為普遍遵循。紀律松弛、作風飄浮的狀況得到顯著改變,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氛圍全面形成。
社風凈化,新風正氣不斷充盈。中央八項規定如春風化雨,深刻滌蕩社會風氣,引領新風正氣不斷充盈。一方面,奢靡享樂之風有力扭轉,文明節儉的社會新風尚逐漸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曾經觸目驚心的“舌尖上的浪費”,特別是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現象得到根本性遏制,公共財政資源得到有效節約。民眾的消費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從過去盲目追求奢華、炫耀性消費,轉向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品質和性價比,推動社會價值觀念從“奢靡享樂”向“簡樸務實”回歸。另一方面,移風易俗取得顯著成效,清朗健康的社會關系逐步形成。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盲目攀比之風顯著收斂,“天價彩禮”“豪華宴席”“厚葬薄養”等現象明顯減少,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風氣和不理性、不文明消費習俗逐步破除,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消費理念和生活習慣日益普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清爽、純粹,一個更加注重規則、尊重契約、崇尚實干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得到改善。中央八項規定以其強大的示范效應和持續深化的執行力,不僅深刻改變了黨風政風,更有力地凈化了社風民風,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日益濃厚,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展現出新風正氣充盈的生動局面。
民心凝聚,黨群關系更加密切。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脫離人民是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央八項規定的制定與落實,正是黨在新時代堅持自我革命、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舉措,極大地凝聚了民心,密切了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一方面,祛除沉疴積弊,贏得民心所向。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過程中,我們黨以雷霆之勢,向群眾深惡痛絕的作風頑疾開刀。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里的歪風”,清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障礙,掃除阻礙黨與群眾聯系的無形之墻。嚴厲懲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吃拿卡要”等問題。大力精簡會議文件,推動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深入基層一線,變“書面了解”為“面對面傾聽”,變“遠程指揮”為“現場解題”,直接回應群眾呼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這些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黨風政風的顯著轉變,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另一方面,形象升華深入人心,執政根基堅如磐石。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通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充分彰顯。言出必行、說到做到的務實作風,極大提升了黨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重塑了黨在人民心中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光輝形象?;菝裾呗鋵嵏泳珳实轿?,公共服務效率顯著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制度優化,長效機制日益完善。經過持續不懈努力,作風建設的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長效機制日益成熟。一方面,制度體系織密織牢,制度籠子越扎越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于2015年、2018年和2023年三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更新紀律規范,嚴明紀律要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基礎性黨內法規的頒布與實施,推動制度約束網絡更加嚴密。針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專門出臺《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關于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等具體規定,逐步構建起涵蓋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辦公用房、會議活動、差旅報銷等各方面、各環節的規范體系,持續提升作風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這些制度相互支撐、緊密銜接,從實體性規定到程序性要求,從正面倡導到負面清單,共同織密作風建設的制度籠子,使其越扎越緊、越扎越密。另一方面,長效機制高效運行,制度效能充分彰顯。監督機制不斷創新改進,有效整合黨內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力量,積極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對違規行為的精準監督、實時追蹤。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紀委監委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總之,隨著這一系列制度優化和機制完善,為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提供了堅實保障,有力支撐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得以長久維系奠定堅實制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遠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作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破題之舉,以雷霆之勢滌蕩作風之弊,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這一舉措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維度產生深遠影響,不僅重塑黨風政風,更在時代發展浪潮中推動各領域變革創新,在強化政治引領、賦能經濟改革、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文化浸潤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引領中國在實現強國復興的征程上闊步前進。
強化政治引領,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在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過程中,黨中央始終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貫穿到黨的建設各個方面,推動政治從嚴、思想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執紀從嚴、制度從嚴、反腐從嚴,開啟了一場具有深遠影響、意義重大的管黨治黨變革,從根本上扭轉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讓黨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性鍛造,重塑黨的良好形象,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為黨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黨的事業發展提供強大政治保證。同時,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以貫之、有力有效的深入貫徹,極大增強了全黨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推動全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全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奠定了重要基礎,贏得了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歷史主動,贏得了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共同奮斗的歷史主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賦能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動力強勁。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良的黨風政風。中央八項規定宛如一股強勁的東風,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力愈發強勁。其一,凈化政商生態,優化營商環境。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猶如一把利劍,極大壓縮了權力尋租空間,斬斷了利益輸送的鏈條,公平、透明、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加速形成。企業不再為復雜的“關系網”所困擾,能夠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市場開拓等核心業務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以更好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在公平的規則下展開競爭,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其二,節約資源資金,增強發展信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針對工作中存在的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大興土木等問題精準發力,有效遏制了無謂消耗,減少了資源浪費。“三公”經費支出得到有效壓降,節省下來的財政資金如同源頭活水,更多流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等關鍵領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資源紅利。同時,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落實,經營主體感受到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可以更加安心經營、放心發展,創新創業活力得到有效激發,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形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其三,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央八項規定以風氣變革為引領,帶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為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提供有效保障,激發市場新活力,有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傊?,中央八項規定為經濟改革賦能,從優化營商環境、節約資源資金到激發市場活力,全方位、多層次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社會治理,治理效能顯著提升。中央八項規定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制度化的剛性約束,為“中國之治”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與制度活力,成為我們黨把握歷史主動、開創發展新局面的堅實保障。第一,基層治理生態得到重塑?;鶎邮菄抑卫眢w系的“神經末梢”,其治理效能直接關乎全局的穩定與活力。中央八項規定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置于突出位置,打響了為基層松綁減負的攻堅戰。“基層減負年”行動成效顯著,黨員干部被形式主義束縛的手腳獲得解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明顯提高。他們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田間地頭、社區街巷,面對面傾聽民聲,實打實解決難題,推動基層治理的精準化與高效化。干群之間心貼心的交流溝通成為常態,許多積累性矛盾在源頭得到有效化解,基層治理生態由此煥然一新,為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構筑了最廣泛、最牢固的根基。第二,公共政策執行力顯著提升。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貫徹,強力推動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并深刻轉化為提升行政效能、確保政令暢通的強大動力。在政策制定環節,大興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之風成為自覺,使政策制定更“接地氣”、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政策執行環節,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蔚然成風。“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剛性運行。尤為關鍵的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數字化平臺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政策傳遞的精準度和落實效率。過去困擾政策落地的“中梗阻”現象得到有力破除,“最后一公里”日益暢通,各項政策得以迅速、準確地轉化為惠民實效,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政策紅利,政策的公信力與執行力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第三,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保障。中央八項規定以“徙木立信”的決心,劍指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帶頭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其言行舉止本身就傳遞著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具有強大價值引領和道德示范效應。群眾在日常點滴中,真切感受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機會獲取更加公正透明。這種普遍可感的公平正義,增強了人們對規則的信任和對未來的穩定預期,認同感與歸屬感顯著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被充分激發,從社區自治到網絡問政,從志愿服務到民主協商,多方主體與政府協同互動的治理格局加速形成,匯聚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推動文化浸潤,復興偉力持續匯聚。中央八項規定自實施以來,以糾“四風”樹新風為有力抓手,在文化的土壤中深耕細作,推動文化浸潤,為強國復興偉業的持續推進匯聚起磅礴力量。一方面,涵養清正廉潔政治文化,筑牢黨內精神根基。中央八項規定以其雷霆之勢與久久為功的韌勁,為黨內政治文化注入清正廉潔的“源頭活水”。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得以繼續發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等價值觀,成為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踏實辦事、務實為民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構筑起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強大屏障。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黨員干部自覺將鐵的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恪守廉潔自律底線,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勇于擔當時代重任。另一方面,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凝聚強國復興磅礴力量。中央八項規定堅持破立并舉、標本兼治,在狠剎歪風邪氣的同時,大力培育時代新風,有效掃除阻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霧霾,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廓清空間,壯大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主流價值、主流輿論和主流文化,顯著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這種源自心底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將14億多中國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朝著實現強國復興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所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非凡勇氣和從嚴管黨治黨的堅定決心。它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僅體現在黨風政風的煥然一新上,更深層次地體現在增強全體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這份自信,是強國復興征程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項目“中共黨史黨建話語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4JZDZ032)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第72頁。
責編/謝帥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