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并中國的企圖,悍然炮轟宛平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揭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在這民族存亡時刻,中華兒女的愛國精神空前高漲,筑起一道不屈的精神長城。
歷史不容遺忘,警鐘時?;仨?。如今戰火的硝煙早已湮滅,盧溝橋上美景如常,斑駁的“盧溝曉月”石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與榮耀。88年后的今天,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銘記“七七事變”?
銘記“七七事變”,我們應該始終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朽。歷久彌新的偉大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華兒女攻堅克難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我們以史鑒今、砥礪前行,我們奮發圖強、汲取精神,凝聚起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
銘記“七七事變”,我們應該始終居安思危。率領東北抗日聯軍抗敵犧牲的“鐵血將軍”楊靖宇曾說過:“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靖宇縣、左權縣、雪楓縣、張自忠路……每個地名背后都有英雄們血戰到底的故事和人民對英雄的崇高致敬。銘記“七七事變”,我們要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時刻警醒,始終不渝堅守為民初心,堅持不懈傳承紅色基因,在干事創業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必勝決心,強化愛國情懷,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告慰英烈,開創嶄新的未來。
銘記“七七事變”,我們要將“不忘國恥”化作奮進的動力。我們應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樹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以鐵的肩膀擔當起該擔當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不畏艱險的奮進姿態,勇于直面矛盾,通過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發展難題、推動科技創新,努力在紓困解難中增活力,在務實干事中開新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建功立業新時代。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傳承英雄血脈、激發愛國熱情,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書寫歷史偉業的壯麗新篇章,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優異答卷。
銘記“七七事變”,我們應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銘記“七七事變”的最好方式,就是從血與火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進一步錘煉黨性、擔當作為,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掌握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練好干事創業的基本功,不斷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