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湖南省醴陵市溈山鎮,依然生機勃勃。千年古窯址旁,游客們參觀古窯址、游覽古村落,感受千年光陰流淌;望仙橋水庫旁,露營帳篷如花綻放,歡聲笑語縈繞山水之間;村頭巷尾,“溈山豆腐”的清香與“溈山糯飯”的軟糯,吸引無數游人駐足品嘗……
近年來,溈山鎮堅持黨建引領,立足“溈山古窯”與“望仙橋水庫”兩大核心資源,以“集體搭平臺、農戶享紅利”的模式,做好“陶瓷文化+生態旅游”融合文章,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逐步形成“訪古窯、游山水、嘗美食”的特色鄉村文旅IP,真正讓“集體強”與“村民富”同頻共振。2024年,溈山鎮村級集體經濟平均收入達33.02萬元。
陶瓷賦能,點燃產業振興“新引擎”。始終注重發揮陶瓷文化的帶動效應,依托醴陵窯國家級招牌,積極開發“古窯遺址參觀+陶瓷文化研學”一體化項目,不斷拓展集體經濟發展新空間。開展沉浸式研學體驗。與專業機構合作,推出“小小陶匠”研學課程,讓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群體,通過專業人員引人入勝的講解,探尋古窯的燒造奧秘,解開每一片碎瓷片背后的歷史密碼,在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中實現“以知引流”。開發特色文創產品。跳出傳統農產品局限,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符號,開發系列文創產品,如古窯紋飾茶具、文具等,推動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聯動非遺美食推廣。將“溈山豆腐”“溈山糯飯”等特色美食與陶瓷器皿相結合,推出“用溈山碗、吃溈山飯”美食體驗套餐,以美食為載體,進一步提升文化感染力和產品附加值。

(溈山鎮漏水坪村溯溪)
山水引流,打造休閑經濟“新爆點”。充分利用望仙橋水庫及周邊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打造集體經濟增長新爆點。做精特色露營項目。依托水庫周邊開闊草地,規劃建設生態露營基地,提供帳篷租賃、餐飲配套等服務,吸引大批游客“攜家帶口”前來“微度假”,“星空露營”“篝火晚會”成為新賣點。同時,聯動全鎮7個村已發展的25家農家樂、13家民宿,形成“露營體驗+多元住宿”的互補業態,既滿足游客短期露營與長期旅居的不同需求,也進一步拓寬村民就業增收渠道。做活生態體驗項目。結合山區溪流資源,由集體排查安全隱患、開辟溯溪路線,招募村民擔任安全員,同時聯動周邊農戶推出“溯溪+農家飯”組合服務,打造親水游玩熱門項目,讓游客在自然野趣中流連忘返。做優多元業態項目。鴕鳥餐廳、梅花鹿養殖基地、大鯢文化館、老鴉山蜂蜜等特色生態養殖項目穩步發展,百畝玫瑰花田、豆腐文化體驗館等村集體經濟項目落地后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整合資源,為農戶提供管護、接待等崗位,形成“土地有租金、務工有工資”的多元受益格局。

(溈山鎮溈山村農家樂民宿綜合體)
宣傳聚力,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酒香也怕巷子深,積極借助各方力量,全方位講好溈山故事。借文學之筆深化內涵。今年4月,溈山鎮成功對接湖南省作家協會“百名作家寫百村·傳統村落”文學創作活動,作家們深入溈山采風,創作并在各級期刊發表文學作品20余篇,有效提升溈山文化影響力。借媒體之眼擴大影響。積極借力市級主流媒體傳播矩陣,主動深化與醴陵市融媒體中心的合作,依托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平臺,全方位展示溈山特色資源與文旅活動。醴陵市融媒體中心推出由擁有400萬粉絲的“00后”主播打造的“桃花觀野”視頻,精準觸達年輕群體,成功破圈傳播,極大提升了溈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借網紅之口引爆流量。積極培育和引進本土網紅,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生動展示溈山游玩樂趣和美食特色,實現線上精準引流、線下實體消費,切實帶動集體經濟增長。(任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