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高質量發展

【摘要】城市群文旅產業發展,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推動大灣區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應充分整合文旅資源,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強城際溝通與協作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和生態資源,提高城市群綠色生產率,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提升城市群文旅服務國際化水平,推動大灣區全球文旅市場拓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發展品牌,全方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 城市群文旅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社會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我國經濟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以世界金融中心、商貿旅游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聞名于世,吸引大量的商務、會議、展覽、研學旅行和都市休閑旅游者。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高質量發展,是激發新動能、形成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群文旅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隨著城市群經濟的發展,城市功能日益豐富,不斷向休閑游憩功能傾斜、向文旅產業延伸,越來越多的城市在具有原有經濟、文化、交通和政治等功能之外,文旅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各種形式“旅游城市(群)”亦不斷涌現。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文旅發展提供空間場域。大灣區城市群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培育了龐大的市場發展需求和潛在消費能力。城市群作為文旅活動的空間區域,為文旅產業集聚發展提供重要載體,推動形成以城市空間關聯為邊界的文旅發展網絡,不斷提升城市休閑功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旅游業無論是在國際游客的數量和消費能力,還是旅游產品和配套服務等方面,均處于世界旅游業的第一梯隊。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動能。文旅產業依托開放性強、關聯度高、輻射面廣的特性,不斷催生新業態,文旅相關產業反復集聚及其規模的擴張,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經濟快速發展的催化劑。文旅活動消費市場韌性強,釋放的消費需求也很大,城市群基于文旅活動形成相互作用,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城市群空間集聚,優化城市產業結構,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發展前景廣闊。作為我國最活躍的旅游客源地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環境和綜合服務設施較為完善,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市場培育和發展比較成熟,自然和人文景觀類別齊全,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旅配套服務相對完善,文旅產品體系涵蓋主題公園、產業園、歷史街區、文旅小鎮和多樣化景區等,具備發展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發展存在一定短板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地域相連,基于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形成豐富而多樣的文旅資源,但文旅協作網絡未得到充分的聯動發展,市場聯通水平需進一步提升。

城市群文旅聯動效能未能充分發揮,城際旅游經濟發展不均衡。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部分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存在節點城市聯動不足,旅游同質化發展等問題。香港和澳門文旅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珠三角各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不平衡,如佛山、東莞、中山等支撐點城市的文旅資源要素流動不夠頻繁,文旅活動網絡和旅游能級優勢在珠江口兩岸呈現發展不均的特征。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合作的體制機制尚未充分發揮協力,文旅行業標準管理和規則機制等方面存在差異,影響內部客源流動性。

城市群文旅服務能力待提升,國際化專業人才較為缺乏。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文旅活動外向功能強度方面,具有明顯的多中心和多等級特征。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對外開放水平明顯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但城市間的對外開放水平呈現出總體分化的層級結構特征,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景區規劃和服務質量的國際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國際化文旅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入境旅游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尚未完全釋放出來,需要進一步強化國際文旅市場聯通與發展。

城市群文旅基礎設施仍需完善,世界級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雖不斷完善,但交通可達性與旅游經濟耦合協調發展水平仍有待提升,整體聯動協同能力不足。交通可達性與旅游經濟聯系耦合空間類型方面,廣州、深圳等城市可達性較好,江門、肇慶等城市交通可達性較差,旅游接待力和城市交通承載力不足。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缺乏構建統一性、共通性和整體性的區域文旅形象,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品牌需要進一步強化。

以城市群文旅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隨著大眾旅游的剛性需求日漸旺盛,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發展,需要從體制機制、綠色生態、國際化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發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

加強城市群溝通與協作發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在自然條件和文化發展上的內在差異性,造就豐富多樣、互補性強的文旅產品,有利于推動諸多文旅要素自由流動,促使城市群文旅市場不斷合作與發展。一是深化三地交流協作,強化城市群文旅聯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應充分發揮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源優勢,尋求差異化和協同化發展路線,暢通要素流動的機制渠道,在文旅活動和線路開發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培育“文旅+”“+文旅”新業態新模式,強化文旅功能在分工協作上的聯動效應,推動品牌共建和聯合營銷,鼓勵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資本要素及技術向周邊城市合理流動,通過文旅市場溢出效應輻射臨近地區,加快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極點帶動與軸帶支撐的文旅產業聯動發展格局。二是統一文旅行業市場標準,構建完善的城市群文旅市場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文旅行業的統計標準和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亟需打破信息壁壘,強化內地與港澳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協同一體化發展。可以加強粵港澳三地口岸互認合作,構建良性競合方式。積極推動文旅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議創新跨境車輛牌照互認機制,放寬交通工具、旅客出入境手續,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車輛、人員的通關效率,進而高效配置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降低物流和稅費經濟成本。可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資源數據庫建設,構建文旅數據共享平臺。強化交流合作和信息互通,完善旅游風險預測、監控、評估和應急響應聯動體系,暢通灣區資本、技術等文旅產業要素流動空間,維護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可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旅游聯盟一體化組織建設,規范文旅行業管制,在價格制定、交易規則和質量標準等方面完善相關評價體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

提高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城市群文旅經濟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通過產業聯動帶動技術創新、優化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等,加快建成旅游綠色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機制,探尋文旅經濟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平衡點,進而降低運維成本,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經濟與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可通過增加綠地面積、提升綠地質量和優化景觀格局等措施強化生態系統修復,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示范區,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推動城市群文旅經濟實現綠色生態共建共享的發展格局。

提升文旅國際化服務水平,推動實現國內文旅市場與國際文旅市場的協同發展。在信息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發展不能局限于內部資源配置和城際之間產生相互關聯,還要重視外部資源的引入和整合,積極開拓國際文旅市場,走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旅游發展之路。一是積極對接市場需求,凸顯英語和葡語文化等特色資源,提高大灣區城市群國際化服務水平,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產業全球化發展。二是加強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尤其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文旅行業人才,完善國際化旅游解說和標識系統,推動人力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的耦合發展,提高文旅行業的國際化服務水平。三是搭建高水平參與國際旅游市場合作新平臺,開拓城市群文旅發展的國際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應強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作用,創新文化體驗形式,以國際化、品質化、現代化為導向,區域性、國際性和全球性的文旅合作體系,推動形成產品多元化、功能綜合化、服務精細化的國際化文旅產業,推動實現國內文旅市場與國際文旅市場的協同發展。

完善城市群文旅基礎設施,建構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品牌。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城市群文旅經濟表現出顯著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是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聯動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依托云計算、大數據、AI、物聯網和5G等新基建,加強城市文旅交通建設與制度設計管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際交通聯系和全面合作,構建功能互補的交通一體化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聯動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同時,完善灣區層面的規劃管理和協同發展機制,高起點統籌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生態環境,重點加強向江門、肇慶等落后位序城市的資源配置傾斜,加快推進灣區一體化進程。注重彰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文旅品牌魅力,要根植于大灣區特色鮮明的文化基因,系統整合大灣區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都市、田園村落等文旅資源要素,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標志性景區景點、精品線路和活動賽事,推廣富有特色的“一程多站”主題旅游線路,凸顯澳門歷史街區和開平碉樓等世界性文化遺產魅力,塑造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特色鮮明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旅游標識形象。抓住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契機,利用多元數字化媒介平臺觸達更多用戶群體,全景式打造、全域化發展、全社會參與,線上和線下雙渠道聯動,多維度、全覆蓋推廣,從文化傳承、創意設計、品牌管理和媒體營銷等方面,著力打造一體化的文旅品牌聯合營銷體系,建立全球旅游推廣平臺,加強與國際旅游組織的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客源市場,不斷提升海內外游客的認知度與感知度、品牌忠誠度與好感度。

【參考文獻】

①鄒統釬、邱子儀、張夢雅:《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品牌基因選擇研究》,《城市觀察》,2021年第7期。

②楊輝宇、曾達、李苗苗等:《多元流空間視角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生態位研究》,《地理學報》,2023年第8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成人www|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网|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