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田野承載著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壯闊征程中,鄉村是重要戰場,黨建引領是根本保證。實現鄉村共富,尤需各級黨組織善用辯證思維這一科學方法,在多重關系中找到平衡點,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堅持“發展”與“共享”同頻共振,夯實共富根基。高質量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一方面,要做大蛋糕,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資源稟賦,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打造特色產業品牌,推動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提升。推動數字技術扎根沃野,讓智能農機、電商平臺、綠色動能激活田野希望。另一方面,要分好蛋糕,健全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分紅等制度,確保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成為發展紅利的分享者。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突發困難家庭,建立常態化監測幫扶機制,織密防止返貧的安全網,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堅持“物質”與“精神”互促共進,豐盈共富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基層黨組織需當好“引路人”,既要精準施策發展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更要深耕厚植鄉村文明,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農家書屋等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弘揚勤勞致富、崇德向善的鄉風民風。著重引導農民摒棄“等靠要”思想,樹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價值觀念,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共富藍圖在實干中鋪展。
堅持“當前”與“長遠”統籌兼顧,涵養共富后勁。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把握好節奏?;鶎狱h組織要引導基層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立足鄉村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制定村莊發展規劃。既需立足當前,選擇門檻適度、見效較快的項目,迅速帶動增收;更要著眼長遠,培育、發展綠色經濟、循環農業等具有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的支柱產業,守護好綠水青山。既需實施“歸雁工程”,吸引外出能人、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更要精心培育本土人才隊伍,推廣黨員示范項目、組建技術幫扶小組,引導農民從發展“旁觀者”轉變為“主人翁”。只有不斷涵養源頭活水,鄉村全面振興共富之路才能行穩致遠。(作者:孫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