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讀書 > 正文

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的發(fā)展與轉型

二十世紀是中國文化轉型的重要階段,是中國現(xiàn)代學術體系確立的關鍵時期。文化的轉型和現(xiàn)代學術體系的確立,為傳統(tǒng)文學研究帶來了新的變化。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的發(fā)展,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發(fā)展的。

回顧二十世紀的文化轉型,對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學術發(fā)展,準確把握駢文理論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文化走上了由傳統(tǒng)轉向現(xiàn)代的發(fā)展進程,一些學者開始尋求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發(fā)掘古典文學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駢文也由此引起人們的關注。

自科舉廢除以及京師大學堂建立以來,現(xiàn)代教育制度開始在中國慢慢確立。配合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國學術的發(fā)展也逐漸因為教材的編寫,在形式上開啟了現(xiàn)代的轉換。這種轉換,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學史教材的編寫上,對于駢文理論來說,也是一種轉換。從孫德謙《六朝麗指》的“文話”到劉麟生《中國駢文史》的通史,就是這種轉換的體現(xiàn)。

進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建立得到了新的發(fā)展,尤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更為深刻。很多學者在此基礎上,重新建構中國現(xiàn)代學術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駢文研究也得到了適當?shù)陌l(fā)展,形成了駢文研究的新局面,駢文理論的建構也成了這一時期的重要研究內容。

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的發(fā)展,在駢文概念的界定、文體特征的明確、駢文史的描述、駢散關系的辨析及駢文的文化意蘊和美學特征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第一,是駢文名稱的進一步確定,駢文概念的進一步明晰。首先是對駢文的名稱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將之視為獨具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學文體。盡管研究者對駢文所作的界定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都延續(xù)了清代以來的相關理論,將“對”作為駢文概念中的主要因素加以闡釋。對駢文概念的理解,自然也涉及駢文外延的界定,何種樣式的文章屬于駢文?眾多研究者的看法頗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賦的歸屬問題,即“賦”到底是不是駢文。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幾種觀點:一是認為賦不屬于駢文,賦類文章大多在題目上就有“賦”字,因此不宜列入其中,不過其中的“賦序”倒是可以算作駢文;二是認為所有的以“對”為主要句式的文章都可以算是駢文,不論其是否以“賦”名篇;三是取交叉關系,即賦中用韻的文章屬于駢文。三種觀點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論。

第二,是駢文的基本特征得到進一步明確。駢文曾經被稱為“形式主義文學”,也可以說駢文的特征就表現(xiàn)在形式上。駢文講究對仗、用典、藻飾、聲韻等,這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學者們對此問題進行了全面研究,有主張駢文文體有五個特征的,如譚家健主張駢文具有“行文普遍要求對仗”“句式以四六為主”“選詞大量用典”“要求大致的聲律”“講究藻飾”等五個特征;有主張駢文文體有四個特征的,如莫道才、于景祥等人主張駢文有對仗、聲韻、典飾、藻飾四大特征。學者們對于駢文特征的探討,基本集中在駢文的形式上,這也符合駢文作為一種文體形式概念的客觀事實。

第三,是關于駢文發(fā)展史的描述日益完善。對于駢文的起源與形成,研究者的觀點并不一致,時間跨度從西漢到西晉。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與學者們對于駢文的文體特征的理解有一定的關系,也與人們對駢文文體的界定有一定的關系。關于駢文的發(fā)展演變,學者們的觀點大體相同,即認為其基本的趨勢是興盛于南北朝,持續(xù)興盛于唐代,變異于兩宋,衰落于元明,復興于清代。其中也有一些細微的差異,如有學者認為駢文的興盛時期可以延續(xù)至初盛唐,有學者將中唐至宋代視為駢文的衰落期。清代是駢文中興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的駢文創(chuàng)作,不僅在數(shù)量上大大超過了前人,在藝術上也達到了較高的成就,尤其是出現(xiàn)了廣為世人推崇的駢文八大家。不過,也有學者對此并不認同,他們認為清代駢文不如此前的駢文,這種認知與清詩之于唐詩、清詞之于宋詞相類。

第四,是駢散關系的辨析越來越清晰。駢散問題是駢文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存在的一個與散文相對立的問題。駢文與散文,到底誰產生在前,誰產生在后,或者說誰才是文章的正宗,一直是駢散文研究領域爭論不休的話題,尤其是清乾嘉以來,這一爭論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二十世紀的駢文理論研究自然也不可能回避這一問題。總的來看,學者們普遍采取了比較折中的辦法,或者說比較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一問題,如錢基博、瞿兌之等學者在這一問題上就持“不拘駢散”的主張。雖然也偶有人堅持駢文的正宗地位,斥責散文,甚至詆毀歐陽修、蘇軾等人,但這并不是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發(fā)展的主流。正如陳耀南所主張的,“自然”才是為文的根本。追求自然的表現(xiàn),不拘駢散,這是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

第五,是以現(xiàn)代意識重構駢文理論,開展對駢文的文化意蘊及美學特征的研究。駢文之所以能在中國長期存在,與中華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學者們對駢文形式特征與中華文化的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認為駢文的形成是漢字特征的直接體現(xiàn),與中華文化中的追求平衡心理、陰陽對舉思維方式、尚中觀念及民族文化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此,學者們也推導出駢文具有平衡對稱、整齊錯綜、聲韻和諧、含蓄典雅等的美學特征。劉麟生更是直接以“美文”來界定駢文,體現(xiàn)出“美”的意識在駢文理論中的運用。

此外,二十世紀的駢文理論還對駢文的作法等話題進行了研究。這是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制度在中國的逐步確立而形成的一個現(xiàn)象。學校教育既要教人知識,也要教人作文。傳統(tǒng)的學校中也有這一教學內容,只是在新文化運動后,文言文創(chuàng)作就已經成為過去。但仍有一批學者堅持駢文創(chuàng)作。這些人的理論主張主要依靠其相關的駢文作法著作和選本來體現(xiàn),而這些著作也大多是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學校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文化發(fā)展的態(tài)勢。

二十世紀的駢文理論研究也呈現(xiàn)出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特點。

首先,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的發(fā)展是在文化轉型的基礎上展開的,其發(fā)展得到了文化轉型的推動。這是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發(fā)展的背景,也是前提。二十世紀是中國社會的重大轉型時期,傳統(tǒng)文化在新形勢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這一時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特征。隨著現(xiàn)代教育制度在中國的不斷發(fā)展和中國現(xiàn)代學術體系的建立,駢文理論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其次,二十世紀駢文理論的發(fā)展是在論爭中開啟的,也在論爭中得到了新的發(fā)展。二十世紀初駢文理論的發(fā)展,建立在論爭的基礎之上。這種論爭,是文化轉型帶來的必然結果。這種論爭既是文學傳統(tǒng)造成的,也是新舊文化斗爭帶來的。錢基博等人不拘駢散的理論主張,與清代乾嘉以來的駢散相爭有一定的關系,是在與后期桐城派的競爭中得以發(fā)展的。劉麟生等人的理論主張,則是在新舊文化的交織更替中展開的。二十世紀后半期駢文理論的發(fā)展,雖然沒有出現(xiàn)類似古文派與駢文派直接對立的狀態(tài),但也是在不斷扭轉傳統(tǒng)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最后,二十世紀駢文理論是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結合的產物。二十世紀初期的駢文理論,其觀點和框架,大體延續(xù)了前人的認識,相應增加了一些現(xiàn)代化的元素,至劉麟生,現(xiàn)代駢文史觀形成。到了二十世紀后期,隨著文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們也從美學、文化學等角度探討了駢文產生、形成的文化基礎,探討了駢文形式的美學特征、美學意義,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作者:莫山洪,系南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光明日報》( 2025年07月28日 13版)

[責任編輯:鐘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亚洲欧美成人完整版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午夜视频免费成人|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成人ab网站|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小视频|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