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堯的《出入山河:百萬移民的時間記錄本》(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黃河出版傳媒集團)是作者在20多年新聞采訪經歷的基礎上,創作完成的一部長篇報告文學,描繪了一幅140多萬貧困農民歷時40年,從“苦瘠甲天下”的六盤山地區整體搬遷的生態移民圖景。作品既有對寧夏境內4地市50多個村鎮移民的描寫,也有對“閩寧鎮”的專章書寫,充滿鮮明的時代特征,充盈著鮮活的生命力。
這幾年,唐榮堯主要從事非虛構文學創作并不斷突破自我,試圖在寫作中融入人類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知識,努力用記者的耳朵、行者的腳步、作家的情懷、詩人的激情、歷史學者的眼光,忠實記錄百萬移民的故事。跟作者以往的作品相比,這部作品的創新之處很明顯,對敘述的把控更為張弛有度,人物、場景的銜接更加從容,鋪墊更細致,讓沉睡的歷史以非虛構的姿態進入文本,試圖讓讀者明白,移民工程不僅僅是移民和政府的事,更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這種寫作注定是艱巨的。作品需要處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貧窮落后與富裕發達的關系,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關系,把現實的觀照鑲嵌進恢宏的歷史中。幾百公里之外的移民點就像一個巨大磁盤,或一個圓心,閃閃發光,吸引著貧困地區的人們對它產生無限向往。圍繞著移民點,老人、孩子和年輕的父母都跟這個中心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系,并深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移民后,生活境況的顯著改善,是時代發展進步的縮影。
作品開篇濃墨重彩地書寫了一個叫“老驢”的中年移民和他的老驢的故事。作者靜觀默察生活的甜酸苦辣,提煉逼真感人的細節,試圖工筆畫般描摹移民們的艱難跋涉,把他們對故土的留戀,對新生活的渴望,對新移民點的期盼和好奇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頗具象征意味。這哪里僅僅是“老驢”和他的老驢的故事,而是移民們的故事。生態移民工程實施過程中,他們以各自不同而又相似的方式,在歷史長河中鋪就了一條條帶著色彩和亮度的人生軌跡,彰顯了奮斗、變革、與貧困抗爭的精神,定格下時代發展的腳步。
作品的新意還體現在對地域文化的呈現上。作者對上百位移民家庭進行了深入了解,對中國最大的易地搬遷移民集中安置區紅寺堡區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多維度關注了移民在搬遷前后教育、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深刻變化,聚焦移民們的鄉愁如何安放這一重要問題,在沉甸甸的歷史與輕盈具象的個體敘事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出入山河:百萬移民的時間記錄本》不僅讓這一輩人能夠看到自己的故事,看到他們曾經的所思所想,也給后人留下了一幅帶有時代印記的“移民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17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