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這一凝聚五千年文明精粹的藝術瑰寶,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獨特標識,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動載體。其橫豎撇捺間流淌的不僅是墨韻,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對于新時代青年干部而言,研習書法恰似打開一冊立體的成長教科書,在提按轉折間領悟為政之道,在謀篇布局中參透處世之要。
書法講究筆力,教導青年干部從中領悟擔當之力。王羲之“入木三分”的筆力,源自“臨池盡墨”的執著。書法講究力透紙背的功夫,恰如青年干部應有的擔當精神。在鄉村全面振興的田野間,在改革攻堅的第一線,唯有如書法運筆般沉肩墜肘、腳踏實地,方能寫出時代的力作。一些青年駐村書記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的故事,正是這種“逆峰起筆”擔當精神的生動詮釋。青年干部當以書法家的專注雕琢本領,在經歷風雨見世面中壯筋骨,長才干,練擔當。
書法注重結構,啟示青年干部從中懂得統籌協調。從《蘭亭集序》的行云流水到《祭侄文稿》的錯落有致,無不體現著“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布局之道。青年干部身處改革發展的前沿,既要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的協調藝術,又要掌握“解剖麻雀”的精準方法。青年干部當以書法家的全局視野謀劃工作,以工匠師的細致精神落實任務,方能在千頭萬緒中把握關鍵,在紛繁復雜中找準突破。
書法追求意境,引領青年干部從中培養高遠志向。顏真卿的雄渾正氣、蘇軾的灑脫超逸,無不彰顯著“字如其人”的人格魅力。青年干部既要做腳踏實地的“實干家”,又要成為胸懷天下的“追夢人”。如同書法創作需要“心正筆正”的修為,青年干部更應涵養“不要人夸顏色好”的政治定力,在物質誘惑面前保持清醒,在浮躁風氣中堅守本心,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融入血脈,把“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扛在肩頭。
筆墨丹青寫春秋,方寸之間見天地。青年干部當以書法為鏡,在提按轉折中磨礪擔當之肩,在謀篇布局中錘煉統籌之智,在氣韻生動中涵養境界之美。讓傳統文化的智慧之光照亮成長之路,用新時代的如椽巨筆,在民族復興的壯闊畫卷上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華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