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浪潮奔涌之際,國家發展的深層邏輯正悄然轉向:教育、科技與人才這三股力量,已如江河匯流,共同托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巨輪破浪前行。它們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激蕩、彼此滋養的生命循環,是驅動復興偉業不可或缺的“三駕馬車”。唯有三者同頻共振、深融互促,方能激發創新驅動的磅礴乘數效應,照亮民族復興的壯闊航程。
教育是根本,以深厚土壤孕育創新基因。教育并非知識的簡單灌輸,其核心價值在于塑造創新思維的沃土,奠定未來發展的根基。當科技競爭日益聚焦于人才儲備的深度與厚度,教育體系的韌性與質量便成為制勝關鍵。為此,須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指針,推動教育供給的深層變革——優化布局學科專業,尤其強化基礎學科與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相關專業的建設,讓源頭活水精準灌溉國家最渴求的創新沃土。同時,破除“唯論文、唯帽子”等僵化評價藩籬,營造鼓勵探索、寬容試錯的學術生態,讓創新創造的種子得以自由萌發、蓬勃生長。
科技為引擎,以澎湃動力拓展發展邊界。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僅塑造國家核心競爭力,更以其強大勢能不斷重塑教育形態、拓展人才施展的疆域。前沿科技深度融入教育肌理,可打破時空與資源的傳統桎梏,催生靈活、高效的學習新生態,為個性化與終身學習開辟通途。更重要的是,科技發展本身不斷開掘出的新領域、新賽道,為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讓知識與能力在實踐熔爐中淬煉成金,在時代前沿釋放璀璨光芒。
人才是關鍵,以智慧樞紐激活協同動能。人才是教育最耀眼的成果,亦是科技創新的核心主體。其活力能否充分釋放,直接決定了三者協同效能的高低。一方面,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是關鍵所在,必須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構建以創新能力、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讓各類人才活力競相迸發。另一方面,著力打通人才在科教、產學研之間高效流動的渠道,鼓勵智力要素順暢循環,推動創新成果走出“深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實現人才價值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統一。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如同創新生態中彼此咬合的精密齒輪——教育厚植根基,科技提供動能,人才驅動樞紐。三者唯有緊密咬合、同頻運轉,方能使創新驅動的“乘數效應”充分涌流。面向未來,我們當以系統思維推動三者深度融合,讓教育的土壤持續滋養科技的參天大樹,讓人才的根系在創新的沃野中汲取無盡能量,共同構筑起支撐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實基座。如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必將在三者協同共振的磅礴偉力中加速展開。(浙江省杭州蕭山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李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