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員干部要把問題整改作為學習教育的關鍵環節,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堅定,將整改過程轉化為作風淬煉的實踐,把整改成效固化為長效治理的成果。
找準問題根源,避免整改“浮于表面”。問題查不深、找不準,整改就會像“隔靴搔癢”,難以觸及根本、靶向施治。要扎實開展“作風體檢”專項行動,以組織排查與全面自查雙措并舉,既緊盯“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公款旅游”等顯性毛病,也深挖“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打折扣、搞變通”等隱性病灶,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對收集到的問題實行分類建檔、動態管理,把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流程繁瑣、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梗阻等突出問題,列為頭號整改清單,成立專班、定期調度,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對推諉扯皮等反復出現的“老毛病”,深挖黨性修養不足、責任意識弱化等深層癥結,每月開展專題談心談話,每季度組織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以刨根問底的較真勁,確保整改措施直指要害、精準發力。
壓實整改責任,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責任“懸空”,整改就會“落空”。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要把整改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責任的剛性約束保障整改成效持久穩固。建立健全“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協同推進的責任體系,將整改任務分解到崗、落實到人,針對項目建設中審批流程繁瑣、招商引資中政策兌現遲緩等“硬骨頭”問題,領導班子需躬身入局、親自牽頭,直接對接責任科室與配合單位,逐項明確攻堅舉措、限期解決時限,讓每一級都有明確擔子、每一環都有具體抓手。建立全鏈條跟蹤問效機制,實行“周調度、月匯總、季評估”制度,通過查閱原始臺賬、實地走訪調研、隨機抽查訪談等方式,對模糊整改、虛假整改、包裝整改進行“回爐重造”,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推進路線圖,實時跟蹤進度,整改不到位絕不銷號,做到真改有力度、實改見深度。
深化整改成效,推動作風“向上向好”。整改絕非“一陣風”式的敷衍了事,更不能淪為“雨過地皮濕”的表面功夫。要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構建常態化“回頭看”機制,聯合紀檢監察、督查審計等部門,對照群眾集中反映的痛點難點、高頻復發的頑瘴痼疾,逐項核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地生根、是否形成常態長效,確保整改不走過場、不留死角。對整改過程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總結提煉、上升為制度規范,讓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土辦法”轉化為管長遠、固根本的“硬規矩”。堅持“開門整改”不打折扣,把“人民需要”“人民滿意”作為檢驗整改成效的標準,讓群眾當考官、做評委,暢通“線上反饋+線下走訪”渠道,通過滿意度測評、信訪接待、調研座談等多元形式,全方位聽取意見、實打實接受評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讓整改成效體現在群眾笑臉里、反映在工作實績中。
(作者:周雪強,系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