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月報數據。通報顯示,今年5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843起,批評教育和處理28189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004人。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曝光的一些黨員干部調查研究虛風,值得警惕。實際工作中,為何總有調查研究走馬觀花?問題出在作風不正和不得其法上。
“蹲點”調研、指導和幫扶基層,是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也是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的有效途徑。能否真蹲實駐、真調實研,既考驗群眾觀念強不強,也檢驗工作方法對不對。
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也是群眾訴求和矛盾問題最突出的地方?;鶎佣c作為開展調研的一種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依然實用、管用。中央八項規定第一條,就強調改進調查研究。蹲在基層、心入基層,才能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這樣指導工作、制定政策、做出決策,才能更有依據、更為可靠。
必須看到的是,當前基層蹲點仍存在一些走過場的現象,有的干部人到心未至、身蹲神難聚,像葫蘆掉井,從上面看是下去了,從下面看還浮在面上;也有的傾向于走“指定路線”、看“示范盆景”,不愿鉆“矛盾窩”、貼“灶臺邊”;還有的把蹲點當任務、到期就收兵,對蹲點發現的問題缺乏跟蹤意識,人走事了導致問題“邊整邊犯”……凡此種種,都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表現,讓基層蹲點變味走樣。
蹲點就要“蹲”得深。耳聞千次,不如蹲下去一次。群眾有哪些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發展有哪些難點堵點痛點,答案不在文件里,只有深入基層、卷起褲腿、坐在炕頭,才能找到答案。蹲得深不深,關鍵在于態度真不真,自己不“真心”,群眾就不可能有“真意”。黨員干部須摒棄“任務心態”,放下“官架子”,甘當“小學生”,以基層為鏡、拜群眾為師,在多走一步路、多問一句話、多進一重門中,虛懷若谷聽、端正態度問、真心實意訪,努力發現真問題、傾聽真聲音,切實從鮮活的實踐中掌握第一手資料,從而讓我們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讓服務對象切身感到“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蹲點還要“點”得準?;鶎佣c是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破解難題的過程,容不得裝模作樣,耍不得虛招假式。點位要選準,既看先進的,也看中間的,更看落后的,通過不同的“點”涵蓋更多的“類”,帶動了解更多的“面”,從而把不同類別點位的特點挖掘出來、規律總結起來,用小切口剖析大問題,以小題目寫就大文章,避免調研失焦、以偏概全。對策要點準,不能調而不研、研而無果,需下一番比較、反復的功夫,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綜合,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為群眾解決一些問題、辦成一些難事、多留一些實惠。
“蹲”是姿態,更是狀態;“點”是坐標,更是考場。要用好黨員干部基層聯系點、直接聯系群眾等機制,推動黨員干部經常性蹲下來、沉下去,讓基層蹲點成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黨群關系的“連心橋”。蹲點干部必須從嚴要求自己、當好示范表率,不該吃的堅決不吃,不該喝的堅決不喝,不該拿的堅決不拿,不給基層添麻煩,在“零距離”服務群眾、“硬碰硬”解決問題中錘煉作風、提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