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家觀點 > 正文

創新人才培養要打破“標準化生產”的慣性思維

全球創新格局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引領世界進入大科學時代。然而,傳統教育體制中“標準化生產”的慣性思維,限制了人才創造力的發展,重書本、唯分數、學科壁壘等問題亟待破解。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對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通過興趣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激發創新思維是關鍵。AI和大模型等現代技術迅速應用,為全面個性化培養提供可能。因此,需要以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的需求為牽引,構建“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制度保障”協同變革的新生態。

教育的本質是激發興趣、發掘天賦,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掌握自主學習能力,錘煉應對復雜挑戰的問題解決能力。“唯分數”“唯學歷”等傳統教育觀念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破除傳統教育體制束縛的核心在于回歸教育本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收獲知識又掌握方法,成長為求真知、善思考、會創新、敢挑戰的時代新人。

創新培養模式是改革關鍵

新時代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社會發展迅速變革,復雜前沿問題頻出,對創新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亟待深度改造,優化“大類培養—個性發展—跨界融合”的課程體系尤為關鍵。

培養方式上,應夯實低年級學生基礎課程,使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注重高年級學生的個性發展,為高年級學生增設跨學科綜合課程,有效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借助研究式學習深化專業能力,在導師指導下參與科學研究和實際工程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根據需要,可構建“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實現從基礎知識的掌握到學術型人才原始創新力或專業型人才實踐創新力的有機銜接。

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從“灌輸者”轉變為“引導者”,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和項目式學習激發學生探索欲。同時,融入人工智能技術,開設“AI+專業”融合課程,利用大數據實現個性化資源推送,提高學習效率。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讓學生在模擬真實開發場景中反復實踐,強化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

在實驗室開放和產業實踐場景中,要強調實踐育人,以實踐促學習。支持學生早進研究團隊接觸實際問題、前沿課題。與企業合作建立聯合培養基地,探索以“企業為主導的企校有組織實踐培養”產學研新模式。可由企業工程師和高校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參與實際項目,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與市場“需求側”適配,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使其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為社會輸送高質量創新人才。

重構評價體系是核心牽引

評價體系與人才培養緊密掛鉤,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功利化導向會抹殺創新探索的熱情與動力,傳統學業評價體系的弊端凸顯了構建科學合理評價體系的緊迫性。因此,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建立基于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差異化的評價標準。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差異顯著,評價體系應與之適配。科研訓練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應注重思維能力的塑造。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領域培養的人才評價標準需要差異化。用差異化評價標準來引導不同培養方向的學生朝著各自目標發展,確保人才培養的精準度。

注重過程性評價,助力人才全面成長。建立過程性成長檔案,將人才培養視為動態發展過程,綜合考量科研貢獻、國際視野、團隊協作等多元指標。在科研項目中,學生參與的全過程,從項目策劃、實施到成果總結,都能反映其科研素養和能力的成長,應該被“看見”。團隊協作能力在現代科研和工作中至關重要,通過小組項目、團隊科研等活動進行考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優化學科課程設置,開設模塊化課程,學生參與生產技術攻關項目可置換傳統實習學分。

強化教育教學領域的育人成效評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教學的核心是育人,“育人成效+課程創新”考核強調對教師教學質量的全面評估。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創新能力培養及未來發展,是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習成果展示、創新實踐活動表現和學生反饋評價等多維度考察,激勵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創新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思維培養,從而提升整體人才培養質量。

優化資源配置是重要保障

在傳統教育體制和模式中,完全的標準化課程培養和學科固定性思維會影響多學科合作解決重大科學和實際問題。因此,優化創新人才的成長環境和創新人才的制度保障迫在眉睫,其中涵蓋學制、條件保障和師資結構等多個關鍵要素。

學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3+1+X”“科研實踐學分”等彈性學制,為不同學習進度和發展路徑的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空間。學習能力強、富有創新想法的學生可以提前邁向更高層次的學習與科研,而需要更多探索實踐的學生也能避免時間限制的困擾,充分發展創新能力。倡導開放辦學,鼓勵社會參與、提供實踐場所,吸引行業人員參與學生培養。在條件保障方面,設立專項教育科研基金,提供良好科研條件,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所需的實踐活動提供保障。

師資結構的優化同樣不可或缺。發揮戰略科學家在課程設計與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充實師資力量,選拔青年學者進入戰略科學家團隊,賦予實踐課題自主立項權限。加強教師培訓,提升其教學和創新能力,以適應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在資源配置上,推動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深度合作,實現課程體系互通、儀器設備共享、實驗室聯合建設,建立交叉學科管理體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條件。

此外,根據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不同培養目標,分別以“學校內驅”和“社會外驅”為主導進行培養,造就“頂天”的學術人才和“立地”的專業人才。深化產教協同,創新“高校+實驗室+企業”聯合培養模式,構建“理論—技術—應用”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度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培養高層次卓越工程人才,與頭部企業建立“雙導師制”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模式,將企業技術難題轉化為學生課題,通過“項目式”培養實現校企資源深度融合,形成“產教融合、工學交替、教研合一”的育人閉環。通過多方面制度保障的優化,打破傳統教育體制的桎梏,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肥沃土壤,滿足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

站在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新起點,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教育強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南昌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責任編輯:陳慧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www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伊人成人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