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的產業鏈韌性,第137屆廣交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打開廣交會官網,在搜索欄中輸入“汽車”,從整車制造到發動機、散熱器,從汽車清潔到座套、收納裝置……1900多家品牌展商、1.5萬多件展品映入眼簾,各類配件應有盡有,一站式滿足海內外商家的采購需求。這種“全鏈條覆蓋”能力,意味著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能憑借完備的生產體系,提供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多項指標刷新紀錄的廣交會,凸顯了中國品牌的創新創造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是中國擔當作為、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的直觀體現。
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風險挑戰。但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既潛藏困難,也孕育新機。越是風急雨驟,企業越需高揚品牌的風帆,在搏擊風浪中收獲前進動力,在市場大潮中勇立潮頭。
向轉型發展要品牌美譽度。今天,如何保持向“新”逐“綠”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中國優秀品牌的必答題。例如,云天化集團推進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和低碳發展,實施的煤氣化RTO大模型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煤9100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萬噸,改變了許多人對化工行業高污染、高能耗的印象。轉型升級、護綠前行,是展現企業擔當、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必由之路,更是贏得未來優勢的先手棋。
向創新發展要品牌競爭力。AI底盤可掃描車輛前方30米路況,預知路面的坑洼和障礙并對減振器進行適應性調整;鈉離子電池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仍可保持90%的可用電量……今年上海車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大放異彩,靠的是領先一步的創新變革,靠的是層出不窮的硬核技術。依靠矢志創新鍛造自身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不可替代性”,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石便不可撼動。
企業要強,品牌必須強。外部環境變化下的“中國品牌日”,為所有企業提供了一個思考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進而擦亮品牌、化危為機的契機。
中國經濟的大海,是中國品牌最深厚的底氣和力量之源。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托舉,有企業創新突破的作為,有廣大消費者的選擇信賴,中國品牌的征途未有窮期,未來不可限量。
